[实用新型]一种薄胶位胶套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3808.X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9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袁巍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精时精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部 进胶道 后模板 前模板 胶套 前模 推板 镶板 本实用新型 从上至下 后模镶件 注塑模具 两侧面 胶位 注塑 不良外观 依次设置 成型孔 定位部 定位孔 进胶孔 卡位部 卡位孔 良品率 顶面 进胶 气纹 贴紧 出口 缩水 侧面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胶位胶套注塑模具,包括有的前模板、前模镶板、推板、后模板以及后模镶件,前模板、前模镶板、推板、后模板从上至下依次贴紧,前模板、前模镶板、推板以及后模板分别设置有进胶孔、成型孔、定位孔以及卡位孔;后模镶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成型部、定位部以及卡位部;成型部设置有两进胶道,两进胶道的进口设置于成型部的顶面,两进胶道的出口分别设置于成型部的左右两侧面。本实用新型中,两进胶道的出口分别设置于成型部的左右两侧面,使注塑时进胶均匀,避免导致胶套侧面出现缩水、气纹等不良外观,进而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胶位胶套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图1为一种薄胶位胶套的结构透视图。该薄胶位胶套结构较小且侧面比较薄,现有的模具进胶不均匀,导致薄胶位胶套侧面出现缩水、气纹等不良外观,导致良品率低,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良品率的薄胶位胶套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胶位胶套注塑模具,包括有的前模板、前模镶板、推板、后模板以及后模镶件,所述前模板、前模镶板、推板、后模板从上至下依次贴紧,所述前模板、前模镶板、推板以及后模板分别设置有进胶孔、成型孔、定位孔以及卡位孔;
所述后模镶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成型部、定位部以及卡位部;所述后模镶件依次穿过所述成型孔、定位孔以及卡位孔,使所述成型部进入所述成型孔,所述定位部插设于所述定位孔,所述卡位部与所述卡位孔卡紧;
所述成型部设置有两进胶道,两所述进胶道的进口设置于所述成型部的顶面,两所述进胶道的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成型部的左右两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内壁呈喇叭状结构且内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定位部呈喇叭状结构且外径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卡位孔为方形孔,所述卡位部呈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后模镶件设置有上下贯穿所述后模镶件的退水口孔,所述退水口孔内设置有可上下活动的水口顶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两进胶道的出口分别设置于成型部的左右两侧面,使注塑时进胶均匀,避免导致胶套侧面出现缩水、气纹等不良外观,进而提高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2)定位部插设于定位孔述卡位部与卡位孔卡紧,使成型部准确且快速进入插入成型孔中,提高注塑效率;(3)退水口孔和水口顶针配合,能够快速将水口退出,进一步提高注塑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薄胶位胶套的结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后模镶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前模板, 11-进胶孔; 20-前模镶板, 21-成型孔;
30-推板, 31-定位孔; 40-后模板, 41-卡位孔;
50-后模镶件, 51-进胶道, 52-进口, 53-出口,
54-退水口孔, 55-水口顶针, 56-成型部, 57-定位部,
58-卡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精时精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精时精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38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产帆弓压条的模具
- 下一篇:一种可快速换模的模胚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