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线束过壁支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52379.4 | 申请日: | 2018-0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09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仁康电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朱丽丽 |
| 地址: | 516123 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纵梁 上固定板 下固定板 支撑 壁支架 电线束 本实用新型 汽车电线束 卡接 开口 安全性问题 紧固螺栓 底端 卡槽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线束过壁支架,包括纵梁和过壁支架,过壁支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支撑块和上固定板及下固定板之间分别设有与纵梁相对应的卡槽,纵梁的一侧设有与支撑块相对应的开口,支撑块卡接在开口的内部,纵梁卡接在卡槽的内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纵梁和支撑块固定在一起,支撑块、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远离纵梁的一侧均开设有相对应的T型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电线束纵梁的上(下)侧到达另一侧的目的,及将电线束绕在纵梁上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对电线束进行固定,防止出现安全性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线束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电线束过壁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线束穿过纵梁主要是在纵梁上开孔从孔中穿过或从纵梁上(下)表面绕过的方法,其缺点就是:若线束一端插接件过大就不能从孔中穿过或孔开的很大影响纵梁的强度;从纵梁上(下)表面绕过存在线束在纵梁上易晃动,存在磨擦等现象,对线束的安全性没有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线束穿过纵梁时对梁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且电线束绕过纵梁时线束安全性没有保障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汽车电线束过壁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电线束过壁支架,包括纵梁和过壁支架,所述过壁支架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所述支撑块和上固定板及下固定板之间分别设有与纵梁相对应的卡槽,所述纵梁的一侧设有与支撑块相对应的开口,所述支撑块卡接在开口的内部,所述纵梁卡接在卡槽的内部,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均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纵梁和支撑块固定在一起,所述支撑块、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远离纵梁的一侧均开设有相对应的T型槽,所述T型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T型块,所述T型块远离纵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过线块,所述过线块的侧壁设有两端具有开口的竖直的中空槽,所述过线块通过两个相对称的第二紧固螺栓与支撑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远离纵梁的一侧的上表面及与上表面相邻的一侧竖直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所述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通过第一圆弧槽相连通,所述下固定板远离纵梁的一侧的下表面及与下表面相邻的一侧竖直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三过线孔和第四过线孔,所述第三过线孔和第四过线孔通过第二圆弧槽相连通,所述上固定板的上表面设有上固线块,所述上固线块包括U型块及U型块两侧固定连接的固定翼板,所述固定翼板通过第三紧固螺栓与上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与上固线块相对应的下固线块。
优选的,所述中空槽的顶端开口处和底端开口处均固定连接有束线管,所述束线管的材质为透明聚乙烯塑料。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材质为45#钢,所述过线块的材质为透明亚克力。
优选的,所述束线管的高度不低于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电线束过壁支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汽车电线束过壁支架,通过设置支撑块、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当过壁支架与纵梁相互卡接时,支撑块对纵梁具有支撑作用,增强了纵梁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过线块、中空槽和束线管,可以将电线束穿过中空槽和束线管,从而达到电线束从纵梁的上(下)侧到达另一侧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过线孔、第二过线孔、第一圆弧槽和第三过线孔、第四过线孔、第二圆弧槽可以实现电线束穿过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从而绕在纵梁上的目的,通过设置上固线块和下固线块,可以将纵梁上下两侧的电线束均固定在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防止电线束在纵梁上摩擦,避免出现安全性问题。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实现电线束纵梁的上(下)侧到达另一侧的目的,及将电线束绕在纵梁上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对电线束进行固定,防止出现安全性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仁康电线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仁康电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23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外后视镜底座与线束接插头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汽车电线束定位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