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径流收集、处理、积蓄、利用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51736.5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2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煌;曹琳;徐宗永;周德柱;田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5/10;E03F5/14 |
代理公司: |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 代理人: | 李兴寰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分流装置 初期雨水径流 连通 径流处理装置 利用装置 沉砂井 本实用新型 雨水收集管 城市景观 初期雨水 分类收集 洁净雨水 控制连接 控制装置 绿化用水 依次连通 雨水径流 雨水资源 分质 出口 缺水 缓解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径流收集、处理、积蓄、利用的系统包括:分别与控制装置控制连接并依次连通的雨水分流装置、初期径流处理装置和积蓄利用装置,所述雨水分流装置的进口设置沉砂井,所述沉砂井与雨水收集管连通,雨水分流装置的初期雨水出口与初期径流处理装置连通,雨水分流装置的洁净雨水出口与积蓄利用装置连通。上述的初期雨水径流收集、处理、积蓄、利用的系统,对雨水径流进行有效的分质分类收集和处理,实现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缓解缺水城市景观绿化用水压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径流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径流收集、处理、积蓄、利用的系统。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径流一般是指地面10mm-15mm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较多研究表明,地表累积的污染物在雨水径流的作用下表现出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中含有TSS、COD、BOD5、TN、TP、NH4+-N、Cu、Zn、 Cd、Pb、Ni、石油类等污染物,TSS、COD、TP、NH4+-N等指标超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限值。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初期雨水径流中含有大量的悬浮固体、重金属、有机物和油脂等污染物质。
现阶段,初期雨水要么经过雨水管直接排入河道,对本就脆弱的城市水域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并制约着城市水环境质量功能的提升;要么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增加污水管网的负荷。可见,对初期雨水径流进行分质分类进行收集、处理、积蓄、利用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积蓄、利用的系统,对雨水径流进行有效的分质分类收集和处理,实现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缓解缺水城市景观绿化用水压力。
一种用于初期雨水径流收集、处理、积蓄、利用的系统,包括:分别与控制装置控制连接并依次连通的雨水分流装置、初期径流处理装置和积蓄利用装置,所述雨水分流装置的进口设置沉砂井,所述沉砂井与雨水收集管连通,雨水分流装置的初期雨水出口与初期径流处理装置连通,雨水分流装置的洁净雨水出口与积蓄利用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沉砂井中设置有沉砂井挂篮,所述雨水收集管接入到所述沉砂井挂篮内,所述沉砂井的上部与雨水分流装置的进水管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雨水分流装置包括:收集池,收集池的上部通过进水管与沉砂井接通,所述进水管同时接通初期雨水管和洁净雨水管,进水管设置水质探头,所述初期雨水管设置分流电动阀,所述水质探头与分流电动阀控制连接;初期雨水管的出口位于收集池内,一雨水提升泵的进水管道延伸到收集池的靠近底部的位置,雨水提升泵的出水口与初期径流处理装置连通;所述洁净雨水管位置高于初期雨水管,洁净雨水管的出口与积蓄利用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初期径流处理装置包括:生态填料处理系统,所述生态填料处理系统包括:填装有生态填料的填料壳体,以及设置在生态填料上方的布水机构,所述布水机构的进口与雨水分流装置的初期雨水出口连通;填料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填料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填料壳体外侧并与填料壳体底部的出水管接通的集水池,所述填料壳体底部的出水管上设置有净水电动阀。
进一步地,所述初期径流处理装置还包括:连接在生态填料处理系统和雨水分流装置之间的斜管沉淀池;所述斜管沉淀池包括:设置有斜管的池体,斜管下方的池体与雨水分流装置的初期雨水出口连通,斜管上方的池体内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上沿低于池体的上沿,集水槽的底部与布水机构的进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生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517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 下一篇:排水管二次保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