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初期雨量可控的弃流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47642.0 | 申请日: | 2018-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84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 发明(设计)人: | 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墨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袁步兰 |
| 地址: | 201399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排放腔 排水管 测量单元 测量腔 隔板 本实用新型 可控的 弃流池 初期雨水 进水管 连接杆 排放量 支撑杆 池体 浮球 连通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初期雨量可控的弃流池,包括:池体、进水管、测量腔、第二排放腔、第一排放腔、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和测量单元;测量单元连通测量腔、第二排放腔和第一排放腔。测量单元包括单向塞、浮球、连接杆和支撑杆。本实用新型只需依次打开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通过测量单元与测量腔、第一排放腔和第二排放腔的配合,即可自动控制初期雨水的排放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初期雨量可控的弃流池。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容积型初期弃流池在使用时,初期雨水先进入弃流池内储存起来(全部或部分初期雨水量),达到所设定的容积后,开始收集较干净雨水;每场降雨过后还需要机械或人工打开阀门将储存的初期雨水排空,为下一次弃流初期雨水做准备。此类设备中,在对初期雨水和后期雨水进行分离时,初期雨水的排放量仅靠人眼识别,因此排放量难以控制。若排放的初期雨水超量,将浪费部分后期雨水;否则,没有完全排放的初期雨水与后期雨水混合,影响后期雨水的水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初期雨量可控的弃流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初期雨量可控的弃流池,包括:池体、进水管、测量腔、第二排放腔、第一排放腔、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和测量单元;
所述进水管设置在所述池体的顶部并伸入所述第二排放腔;
所述测量腔、第二排放腔和第一排放腔自所述池体的顶部到底部依次设置;所述测量腔与所述第一排放腔的体积相等;
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测量腔和第二排放腔之间;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排放腔和第一排放腔之间;所述第二隔板上设置倒梯形孔;所述第一隔板上设置安装孔;
所述第二排水管第一排水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放腔的侧面;
所述测量单元连通所述测量腔、第二排放腔和第一排放腔。
优选的,所述测量单元包括单向塞、浮球、连接杆和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测量腔的顶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倒梯形孔和安装孔并固定在所述第一排放腔的底部;
所述单向塞和浮球均套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单向塞位于所述测量腔内并与所述倒梯形孔配合;所述浮球位于所述第一排放腔内并与所述安装孔配合;
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单向塞和浮球。
优选的,所述浮球上与所述安装孔的配合处设置卡口。
优选的,所述池体上设置观察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只需依次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通过测量单元与测量腔、第一排放腔和第二排放腔的配合,即可自动控制初期雨水的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初期雨量可控的弃流池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池体,2-进水管,3-测量腔,4-第一排放腔,5-第二排放腔,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第一排水管,9-第二排水管,10-测量单元,11-观察窗,101-单向塞,102-浮球,10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墨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墨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76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城市绿地雨水再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态水补给环保渗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