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负压护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6445.7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1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廖小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郑学伟;叶利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流瓶 放置槽 固定装置 负压吸引器 放置板 本实用新型 护理装置 负压孔 连接管 吸引管 引流管 负压 推车 一端连接 负压罩 固定槽 固定性 前端面 上表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压护理装置,包括推车、负压吸引器、第一引流瓶、第二引流瓶、吸引管、连接管、引流管、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推车包括有放置板,负压吸引器设于放置板上表面后半部分,负压吸引器前端面设有负压孔,放置板前部分左右相对的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第一引流瓶放于第一放置槽内,第二引流瓶放于第二放置槽内,吸引管一端与负压孔连接,另一端插入第一引流瓶内,连接管一端插入第一引流瓶内,另一端插于第二引流瓶内,引流管一端插入第二引流瓶内,另一端连接负压罩,第一固定装置设于第一放置槽左侧,第二固定装置设于第二固定槽右侧;本实用新型可对大小不同的引流瓶进行固定,固定性效果好,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负压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负压护理的运用更加的广泛,现有的负压护理装置普遍存在引流瓶放置不稳固的问题,现有的负压护理装置中的引流瓶大多是放置于引流瓶放置槽内进行固定,因放置槽的大小不可调,因此,当放置小于所述放置槽的引流瓶时,使得引流瓶放置不稳固,容易因外力而倾倒、损坏,严重影响到护理人员的使用,同时增加了护理成本,另一方面,储液瓶破碎后的碎片容易给周围人员造成伤害,缺乏安全性,并且储液瓶破碎后,瓶内的储放的液体流出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进而引发交叉感染。
因此,在现有的负压护理装置上作出进一步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负压护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压护理装置包括:包括推车、负压吸引器、第一引流瓶、第二引流瓶、吸引管、连接管、引流管、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推车包括有放置板,所述负压吸引器放置于所述放置板上表面的后半部分,所述负压吸引器的前端面设置有一负压孔,所述放置板前部分靠左侧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引流瓶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板前部分靠右侧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引流瓶放置于所述第二放置槽内,所述吸引管的一端与所述负压孔相连接,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引流瓶内,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引流瓶内,另一端插于所述第二引流瓶内,所述引流管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二引流瓶内,另一端连接有负压罩,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槽的右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负压护理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滑槽、第一弧形抵持块,多个第一挡片、第一滑块、第一固定柱和第一固定块;
所述第一滑槽沿左右方向设置于所述放置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左侧,其右端与所述第一放置槽相连通,多个所述第一挡片分前后两排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内,并对应与所述第一滑槽的前槽壁及后槽壁相垂直连接,两排所述第一挡片之间具有一定间隙,以使形成滑动部;
所述第一滑块沿左右方向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滑动部,所述第一弧形抵持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内,并正对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右侧且与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内的第一引流瓶的左壁相抵,且所述第一弧形抵持块的左端面中部通过一设于所述滑动部内的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柱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表面中部,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内部形成为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贯穿至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上端面,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前后壁上沿其高度方向相对的开设有第一槽口,所述第一槽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一固定块穿过所述第一槽口,其两端对应可活动的卡设于前排两相邻第一挡片之间的间隙和后排两相邻第一挡片之间的间隙内;
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拉杆,所述第一拉杆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上端面,所述第一拉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块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64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引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检测积液用三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