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6086.5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58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张远庆;曾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2 | 分类号: | A47G19/12;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肖平安 |
地址: | 52832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胆 保温壶 外界接触 壶主体 通孔 本实用新型 抽成真空 间隔设置 包覆的 壶盖 加热 成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壶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保温壶结构,包括壶主体以及壶盖,所述壶主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间隔设置且抽成真空,所述外壳底部成型有通孔,所述内胆底部通过通孔与外界接触。所述内胆底部与外界接触的部分,可以用于对内胆进行加热,一改传统内胆完全被外壳包覆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壶技术领域,特别指一种保温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消费者对式保温壶的性能也要求越来越高。现有市场上的保温壶产品,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5994304U公开的一种带镶接式底座且具有双层真空结构的咖啡壶,由双层真空壶身、镶接式壶底以及按压式壶盖组成,所述双层真空壶身由隔热外层与保温内层组成并且在内、外层之间形成真空腔。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和缺陷:保温壶内部为真空结构,无法加热,难以满足消费者额外需求,影响其进一步推广。
故现有技术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保温壶结构,具有可加热,结构设置合理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保温壶结构,包括壶主体以及壶盖,所述壶主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间隔设置且抽成真空,所述外壳底部成型有通孔,所述内胆底部通过通孔与外界接触。所述内胆底部与外界接触的部分,可以用于对内胆进行加热,一改传统内胆完全被外壳包覆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内胆底部成型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伸于通孔内。这样设置,内胆与通孔可以有效配合,结构设置更合理。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内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一端与外壳内壁密封连接,安装板另一端与凸出部侧壁密封连接。安装板的设置,便于有效对凸出部形成固定,并与凸出部形成有效密封,保温效果更佳。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与凸出部连接的一端设有折弯部A,所述折弯部A的侧壁与凸出部的侧壁贴紧密封设置,这样设置,提高了安装板与凸出部之间的密封效果,保温效果更佳。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在通孔周边处成型有折弯部B,所述折弯部B的端面与凸出部底部贴紧密封设置。这样设置,提高了安装板与凸出部之间的密封效果,保温效果更佳。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侧壁上设有把手。这样,方便使用。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保温壶结构应用于咖啡机上。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所述内胆底部外露部分的底部还设有防烫装置。当把加热完成的保温壶从咖啡机拿出来时,为了防止使用者在接触保温壶外露部分的底部被烫伤的风险,在其底部设有防烫装置,防烫装置可设置为固定在其底部的间隔设置的防烫块,其中防烫块为塑胶材料制作而成;防烫装置还可设置为可拆的防烫垫,加热时,拆卸防烫垫;加热完成从咖啡机拿出时,装上防烫垫,以防烫伤。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保温壶结构,包括壶主体以及壶盖,所述壶主体包括外壳和内胆,所述外壳和内胆间隔设置且抽成真空,所述外壳底部成型有通孔,所述内胆底部通过通孔与外界接触。所述内胆底部与外界接触的部分,可以用于对内胆进行加热,一改传统内胆完全被外壳包覆的结构,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咖啡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60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