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风电滑环的双腔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2006.9 | 申请日: | 201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82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沈彤;孙斌;申振;李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3/00 | 分类号: | H02K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动轴 动力环 信号环 滑环 本实用新型 双腔体结构 转子 第二腔体 第一腔体 动力电缆 接触组件 通讯电缆 固定座 风电 均布 电缆 定子端信号 配套结构件 动力环路 簧片组件 绝缘支架 通讯环路 信号电缆 信号环路 轴承连接 出线孔 电动势 高压强 通讯 侧边 分隔 外框 体内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风电滑环的双腔体结构。该结构包括三个转动轴、绝缘支架、簧片组件及电缆等;固定座与第二转动轴通过轴承连接,安装通讯环和信号环,三组接触组件均布在通讯环和信号环周围,结合其他配套结构件,形成第一腔体;第三转动轴外围安装动力环,四组接触组件均布在动力环四周,安装外框和窗口,形成第二腔体。定子端动力电缆从第二腔体的窗口引出,定子端信号电缆、通讯电缆从固定座侧边引出;转子端动力电缆从第三转动轴一侧引出,转子端信号电缆、通讯电缆从第三转动轴另一侧出线孔引出。本实用新型将滑环信号环与动力环分隔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内,避免动力环路高压强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势对信号环路、通讯环路造成影响,可靠性高、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滑环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风电滑环的双腔体结构。
背景技术
滑环为风力发电机组变桨系统提供动力电源,并负责控制系统和变桨系统的通讯数据传输和安全链信号的连接。
目前,主流滑环的结构形式为动力电源环路,信号环路与通讯环路共处同一腔体内,如图1(a)~(b)所示,环道布置从下至上分别为动力环、信号环、通讯环,定转子出线方式分为两端直接出电缆与两端为接插件等。
滑环动力环路所承载的为高电压交流电,信号环路和通讯环路所承载的为低电压直流电,工作过程中动力环路的交变电流会在周围产生交变的磁通,频率较低,信号环路处于低频率磁场中,如果低频电磁能量达到一定值就会在控制环路内导体之间产生电动势,造成线路的干扰,导致通讯故障,影响风机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风电滑环的双腔体结构,避免电源环路高压强电流所产生的电动势对信号环路、通讯环路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增加滑环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风电滑环的双腔体结构,该滑环包括从上至下顺次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外围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座;
固定座上方设置的第一转动轴、绝缘环、第一绝缘支架、簧片组件、端盖、套筒形成第一腔体,其中第一转动轴外圈设置绝缘环,信号环、通讯环从下至上设置于第一腔体内绝缘环外圈;第一绝缘支架和簧片组件组成接触组件,多组接触组件围绕信号环、通讯环周向均匀分布;端盖设置于第一腔体顶部、套筒设置于接触组件外围形成腔体;
固定座下方设置的第三转动轴、绝缘环、第二绝缘支架、簧片组件、外框、轴承盖形成第二腔体,其中第三转动轴外圈设置绝缘环,动力环设置于第二腔体内绝缘环外圈;第二绝缘支架和簧片组件组成接触组件,多组接触组件围绕动力环周向均匀分布;轴承盖设置于第二腔体底部、外框设置于接触组件外围形成腔体,外框的侧壁设有窗口;
定子端动力电缆从第二腔体的窗口引出,定子端信号电缆、定子端通讯电缆从固定座侧边引出;转子端动力电缆从第三转动轴一侧引出,转子端信号电缆、转子端通讯电缆从第三转动轴另一侧出线孔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组件中,第一绝缘支架、第二绝缘支架均为矩形,多组簧片组件分别在第一绝缘支架和第二绝缘支架内侧从上至下均匀排列,三组接触组件围绕信号环、通讯环周向均匀分布,四组接触组件围绕动力环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端信号电缆、转子端通讯电缆从绝缘环穿线孔,由信号环、通讯环内壁至第二转动轴内,最后通过第三转动轴底部一侧出线孔出线;定子端信号电缆、定子端通讯电缆由簧片组件引出,从固定座侧边出线。
进一步地,所述定子端动力电缆一端由第二绝缘支架上簧片组件尾部引出,另一端与镀银针压接后装入第二腔体中窗口上的接插组件中,转子端动力电缆一端由动力环内壁引出,经绝缘环和第三转动轴中单独形成的小腔体与外接电缆连接后引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转动轴中单独形成的小腔体,为结构件第三转动轴尾部从外侧壁单独加工腰子孔和底端圆孔贯通,形成单独小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海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2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减小电机中的有害轴承电压的装置和电机
- 下一篇: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