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锚杆加强型竖缝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40144.3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7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沈程;魏建军;任国亮;范优铭;戴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高桂珍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杆 剪力墙 装配式剪力墙 本实用新型 钢板 梅花孔 竖缝 通孔 浇筑 同一竖直线 建筑领域 圆管结构 装配方便 左右两侧 管内部 进入方 铰接 竖直 预埋 周壁 混凝土 平行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锚杆加强型竖缝单元,涉及建筑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左侧剪力墙、右侧剪力墙和锚杆,所述的左侧剪力墙和右侧剪力墙的高度方向上分别固设有两处以上的相互平行的钢板,各所述的钢板上均开设有通孔,安装时各通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的锚杆竖直穿过各钢板上的通孔,所述的锚杆采用圆管结构,且锚杆的周壁上设置有多处梅花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锚杆加强型竖缝单元,左右两侧剪力墙之间通过向预埋的钢板内插入锚杆进行铰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连接可靠,且锚杆上设有梅花孔,在浇筑时便于混凝土从梅花孔进入方管内部,将锚杆内外浇筑成一体,结构强度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锚杆加强型竖缝单元。
背景技术
剪力墙的施工方式一般有“现浇”和“装配”两种形式,“现浇”是传统的建造方式,需要模具固定,即通过在现场组装模版,然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装配”是实现建筑现代产业化的主要结构形式,其主要是将预制剪力墙在工厂预制好并预留相应的连接装置,在施工现场将上下两片预制剪力墙安装就位后再通过连接装置进行可靠的连接。相比于“现浇”的形式,装配式剪力墙具有生产效率高、工程质量好、易形成技术集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预制装配式剪力墙具有两种类型的接缝连接形式:一种是连接上下预制剪力墙的水平接缝连接;另一种是连接相同楼层相邻两片墙体的竖向接缝连接。
剪力墙的竖向接缝一直是施工过程中重点控制的关键工序,传统的施工工艺为剪力墙预留外伸钢筋,在竖向接缝处设置附加钢筋进行连接。传统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工序多。因此,针对装配式剪力墙竖向接缝的连接,迫切需要一种简易的连接技术,能简化工艺、提高效率。
现检索到申请号为CN201510105739.3的专利,公告日为2017年6月13日,专利名称为:可折叠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该申请案包括L形和/或T形预制剪力墙;L形预制剪力墙的两墙是相互铰接的;T形预制剪力墙的两墙是相互铰接的;铰接结构由预埋的圆形箍筋和圆管构成。施工时将L形和/或T形预制剪力墙吊装至基础上,使基础上的螺纹竖筋穿入L形和/或T形预制剪力墙的圆管,将圆管从L形和/或T形预制剪力墙中向上抽出吊走,将L形和/或T形预制剪力墙上的圆形箍筋与螺纹竖筋绑扎形成钢筋构造柱并浇筑混凝土。该申请案在螺纹竖筋穿入L形和/或T形预制剪力墙的圆管后,需将圆管向上抽出吊走,安装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存在的安装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锚杆加强型竖缝单元。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左右两侧剪力墙之间通过向预埋的钢板内插入锚杆进行铰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连接可靠,且锚杆上设有梅花孔,在浇筑时便于混凝土从梅花孔进入方管内部,将锚杆内外浇筑成一体,结构强度更高。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锚杆加强型竖缝单元,包括左侧剪力墙、右侧剪力墙和锚杆,所述的左侧剪力墙和右侧剪力墙的高度方向上分别固设有两处以上的相互平行的钢板,各所述的钢板上均开设有通孔,安装时各通孔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的锚杆竖直穿过各钢板上的通孔,所述的锚杆采用圆管结构,且锚杆的周壁上设置有多处梅花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左侧剪力墙或右侧剪力墙的高度方向上均匀设置有多处钢板,且各钢板均垂直于锚杆的轴线。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板的根部预埋在左侧剪力墙或右侧剪力墙内,钢板的头部伸出左侧剪力墙的端面或右侧剪力墙的端面,且通孔设置于钢板的头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通孔为圆形。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401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