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向管柱防尘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9938.8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25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姬静超;刘弘炜;何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62D1/16;F16J15/5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冷奇峰 |
地址: | 400707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套 发动机舱 转向管柱 驾驶舱 环形支承板 密封套筒 支架 防尘结构 护套筒 套在 下端 转向器输入轴 本实用新型 固定设置 过盈配合 支架固定 上端 后侧面 后凸状 连接件 外部 套接 密封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防尘结构,包括防尘套;其特征是:防尘套包括发动机舱内用防尘套和驾驶舱内用防尘套:发动机舱内用防尘套具有一个用于套在发动机舱内的转向管柱的外部的密封套筒,且密封套筒的下端内侧面用于与转向器输入轴过盈配合相连并实现密封;驾驶舱内用防尘套具有一个用于套在驾驶舱内的转向管柱的外部的罩护套筒;还包括防尘套支架,防尘套支架包括一块环形支承板,环形支承板的后侧面固定设置呈后凸状的卡扣;发动机舱内用防尘套的密封套筒的上端与防尘套支架的环形支承板的边缘套接相连;驾驶舱内用防尘套的罩护套筒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防尘套支架固定相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转向管柱防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向管柱防尘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方向盘与转向器之间是通过转向管柱来实现传动连接。
公知,汽车的方向盘是安装在汽车的驾驶舱中,而转向器是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舱中,故转向管柱必然要贯穿驾驶舱与发动机舱之间的车身钣金(前围板)上的装配孔才能够使得方向盘与转向器传动相连。然而,也正是上述车身钣金(前围板)设置有供转向管柱贯穿用的的装配孔,使得发动机舱中的高噪音以及大量灰尘容易经该装配孔进入到驾驶舱内,这样不利于确保驾驶舱内环境的静涩性、舒适性与清洁度,降低驾乘舒适度。基于此,现有技术采用在防尘套来将驾驶舱与发动机舱之间隔离开来。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203391850U的专利即公开了“一种提高防尘效果的转向管柱装置”,该“一种提高防尘效果的转向管柱装置”(参见本说明书附图1)包括将驾驶舱10与发动机舱11分隔的车身封板2(即为“驾驶舱与发动机舱之间的车身钣金”)以及转向管柱3,所述车身封板2上开设有供该转向管柱3的一端穿过的孔位,该转向管柱3从驾驶舱10内的方向盘101伸出并且穿过发动机舱11,其输出端与转向器5连接,所述车身封板2朝发动机舱11的一侧设有与所述转向管柱3套接的防尘套4。防尘套4是通过其固定板43开设的多个安装孔430并采用连接件(螺栓和螺母或螺钉)来固定在车身封板2。
但是上述“一种提高防尘效果的转向管柱装置”仍存有防尘套4装配繁琐,装配效率较低的不足,理由是:在对防尘套4进行装配时,首先需要将防尘套4的固定板43上多个安装孔430与车身封板2上的孔对中;其次,向各个安装孔430逐一装入连接件,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影响装配效率的提升。此外,因防尘套4与车身封板2固定相连处的空间狭窄,势必影响装配效率的提升。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装配起来更为简便高效的转向管柱防尘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装配起来更为简便高效的转向管柱防尘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转向管柱防尘结构,包括防尘套,所述防尘套用于密封套接在转向管柱上并将驾驶舱与发动机舱之间密封分隔开来;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尘套包括发动机舱内用防尘套和驾驶舱内用防尘套:
所述发动机舱内用防尘套具有一个用于套在发动机舱内的转向管柱的外部的密封套筒,且所述密封套筒的下端内侧面用于与转向器输入轴过盈配合相连并实现密封,所述密封套筒的上端为安装连接端;
所述驾驶舱内用防尘套具有一个用于套在驾驶舱内的转向管柱的外部的罩护套筒,该罩护套筒的下端为安装连接端;
转向管柱防尘结构还包括防尘套支架,所述防尘套支架包括一块环形支承板,所述环形支承板的后侧面固定设置呈后凸状的卡扣,所述卡扣用于扣接在车身钣金上供转向管柱贯穿的穿孔处;
所述发动机舱内用防尘套的密封套筒的上端与所述防尘套支架的环形支承板的边缘套接相连;所述驾驶舱内用防尘套的罩护套筒的下端通过连接件与所述防尘套支架固定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99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保护板
- 下一篇:一种双控显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