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7954.3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2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吴伟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2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李夫玲;徐迅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被混凝土 生态护坡 铁丝网层 基材层 草籽 坡面 本实用新型 依次设置 穿入 锚筋 山石 山体 混凝土 垂直 植被 环境保护 贯穿 绿化 种植 恢复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包括:在远离原始坡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原始坡面上方的植被混凝土基材层、铁丝网层和草籽植被混凝土层;还包括:垂直于所述原始坡面,依次贯穿过所述草籽植被混凝土层、所述铁丝网层和所述植被混凝土基材层,并穿入到所述原始坡面中的多根锚筋。能够恢复植被,绿化环境,不需要维护,不需要开采山石,不破坏山体,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浆砌片石护坡为现有常用护坡形式,其具体做法为:坡面整治后,铺设不小于300mm的碎石垫层,垫层中沿坡向设置里肋式肋条,肋条高度不小于600mm,间距6~10米,垫层之上铺设300mm厚浆砌片石,片石厚度以及平面尺寸不小于150mm。护坡间距10~15米需设置伸20mm缩缝,间距 2~3米设置泄水孔,梅花形布置。
图1是浆砌片石护坡示意图,其中11表示的是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兼站区围墙,12表示的是截水沟,13表示的是浆砌片护坡,14表示的是里肋式肋条。
传统边坡防护措施主要为纯工程的防护形式,完全封闭了植物生长的环境,使得由于变电站建设而遭破坏的自然植被永久不能恢复;其次,大量石料的应用是以开山采石,破坏环境为代价,并且其防护效果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无自我更新能力,若干年后必须更换,景观效果较差,大量裸露的岩石和混凝土视觉效果也非常差;此外,覆盖型护坡只能隔绝绿植生长条件,没有站外绿化条件。
此外,若变电站区域属于属于盐碱地带,盐碱地带的土地,常规绿化种植不能实现,若必须绿化则需要买土,进行大面积填土置换,成为无硬化边坡,代价高昂,且绿植不易长久存活。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不需要维护,不需要开采山石,不破坏山体,利于环境保护的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能够恢复植被,绿化环境,不需要维护,不需要开采山石,不破坏山体,利于环境保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包括:在远离原始坡面的方向上,依次设置在所述原始坡面上方的植被混凝土基材层、铁丝网层和草籽植被混凝土层;
还包括:垂直于所述原始坡面,依次贯穿过所述草籽植被混凝土层、所述铁丝网层和所述植被混凝土基材层,并穿入到所述原始坡面中的多根锚筋。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植被混凝土基材层的厚度为80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植被混凝土基材层含有:沙壤土、水泥、有机质和添加剂。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添加剂包括A-B菌。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铁丝网层为镀锌铁丝网。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草籽植被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草籽植被混凝土层含有:狗牙根草籽、高羊茅草籽和黑麦草草籽。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锚筋的直径为14mm。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锚筋的长度为600mm。
在另一优选例中,两根所述锚筋间的距离为200mm。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施工养护完成后的植被混凝土生态护坡,坡面绿化建立起自然生态系统,植物群落自我更新,非特殊原因,不需要维护,不需要开采山石,不破坏山体,利于环境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7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