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调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4364.5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92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重军;张敏;温婧玉;钟旭杭;成浩楠;李竹君;赵晨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红;常亮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亚硝化反应 出水电磁阀 调控装置 亚硝化 厌氧氨氧化 在线pH计 出水管 临界pH 曝气头 出水 水桶 匹配 厌氧氨氧化工艺 本实用新型 触点吸合 静置沉淀 停止运转 亚硝态氮 硝酸菌 游离氨 水处理 检测 氨氮 进水 断电 水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调控装置,包括亚硝化反应槽、曝气头以及用以检测亚硝化反应槽内水质pH值的在线pH计,亚硝化反应槽与出水桶间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电磁阀,通过硝酸菌抑制的游离氨(FA)浓度而计算出临界pH值,当在线pH计检测到的pH值小于等于临界pH值时,控制机构控制出水电磁阀触点吸合,亚硝化调控装置断电,曝气头停止运转,静置沉淀后,出水电磁阀打开,自亚硝化反应槽出水至出水桶,精确控制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进水值,保证出水亚硝态氮与氨氮在预期范围内,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调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水体内的氮素污染日趋严重,加之治理污染费用昂贵,寻求高效低耗能的脱氮工艺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自养型脱氮工艺备受关注,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短程硝化(PN)-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完全自养脱氮(CANON)工艺、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工艺等。在此,以Anammox为主的脱氮工艺是研究热点,该过程可以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态氮(NO2--N)为电子受体将氨氮(NH4+-N)直接转化成氮气(N2),整个过程具有无需外加碳源、产泥量少、低耗能、低成本等优点。然而,Anammox反应需要严格的NO2--N/NH4+-N进水值(理论值1.32左右)。因此,为保证工艺的稳定运行,首先要保证PN段的出水能稳定达到后续Anammox段的要求。然而,PN工艺与Anammox工艺比较,无论是在功能菌种、工艺条件还是容积负荷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使PN工艺与Anammox工艺相匹配成为联合工艺的难点。
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调控装置,能够稳定实现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精确控制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进水值,保证出水亚硝态氮与氨氮在预期范围内,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调控装置,通过对匹配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前置亚硝化反应进行控制,为厌氧氨氧化反应提供合适的基质,能够稳定实现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精确控制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进水值,保证出水亚硝态氮与氨氮在预期范围内,满足水处理的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匹配厌氧氨氧化型亚硝化调控装置,所述亚硝化调控装置设置于厌氧氨氧化装置之前,所述亚硝化调控装置包括水质转化机构与控制机构,所述水质转换机构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进水桶、亚硝化反应槽与出水桶,所述出水桶连接至厌氧氨氧化装置;所述亚硝化反应槽内设置有用于水质转化的曝气头以及用以检测亚硝化反应槽内水质pH值的在线pH计,所述亚硝化反应槽与出水桶间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电磁阀,所述曝气头、在线pH计以及所述出水电磁阀分别与控制机构电连接;
控制机构控制启动曝气头曝气,设定一临界pH值,当在线pH计检测到的pH值小于等于临界pH值时,所述在线pH计将信号反馈至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出水电磁阀触点吸合,亚硝化调控装置断电,曝气头停止运转,静置沉淀后,所述出水电磁阀打开,自亚硝化反应槽出水至出水桶。
优选的,所述曝气头位于所述亚硝化反应槽的底部,并通过导气管连通至亚硝化反应槽外部的空气泵,所述导气管上设置有转子流量计。
优选的,所述导气管位于亚硝化反应槽液面下的部分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曝气头,当设置多个曝气头时,多个曝气头上下均匀分布设置。
优选的,所述亚硝化反应槽内还设置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通过一搅拌电机控制,所述搅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搅拌轴,至少所述搅拌轴的底部安装有一个搅拌桨。
优选的,所述搅拌桨为沿搅拌轴上下均匀设置的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科技大学,未经苏州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4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生系统专用生物填料
- 下一篇:高压静电循环水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