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激式辅助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32444.7 | 申请日: | 2018-0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91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江;高超;蒋元广;任钢;袁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白凤武 |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压器次级整流 输出电路 补偿电路 电压反馈 驱动电路 驱动芯片 稳压电路 本实用新型 辅助电源 反激式 电感 场效应晶体管 输出电压稳定 地线干扰 多路输出 可隔离 引脚 电路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激式辅助电源,包括输入及稳压电路、电压反馈及补偿电路、MOS管及其驱动电路、第一变压器次级整流输出电路和第二变压器次级整流输出电路,其中,MOS管及其驱动电路含有驱动芯片U1和场效应晶体管FET1,驱动芯片U1为MOS管驱动芯UC3844,驱动芯片U1设置有8个引脚,输入及稳压电路、电压反馈及补偿电路和MOS管及其驱动电路相互连接,第一变压器次级整流输出电路与输入及稳压电路通过电感连接,第二变压器次级整流输出电路与电压反馈及补偿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输入与多路输出间可隔离,防止地线干扰;电路简单,输出电压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激式辅助电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行业的发展,各类功率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各种功率管的使用也日益增多。功率管的驱动电路是保证整机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稳定高效的驱动电源是保证驱动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针对多样化的驱动电路电源需求,反激式驱动功率管用辅助电源,在驱动功率管的同时为反馈电路等提供比较基准电压。
例如,申请号为201610218548.2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反激式电源系统,包括:变压器;控制芯片,包括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其中变压器的辅助绕组的一端直接接地,另一端经由分压电路接地,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连接到控制芯片的同一个引脚,并且经由该引脚和热敏电阻连接到分压电路中的分压电阻之间的接线端,在变压器的退磁时间内,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交替进行过压保护检测和过温保护检测。
又例如,申请号为201220655182.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本实用新型公布了一种反激式电源电路,包括直流电源、PWM控制芯片U1、变压器T1的原边A所对应的电压输入电路、变压器T1的第一副B边所对应的PWM控制芯片的供电电路、变压器T1的第二副边C所对应的第一路电压输出电路和隔离采集电压反馈电路、变压器T1的第三副边D所对应的第二路电压输出电路;通过PWM控制芯片和各分电路的相互配合,经过变压器T1的多副边的扩展从而实现反激式电源电路的多路输出。
传统的反激式电路多为采用集成式的电子芯片进行功能的实现,而反激式电源电路的集成式电子芯片的价格较高,一个芯片的价格通常在70~80元,且一个芯片只能实现一路输出,要实现多路输出,则需要多个芯片,使得电源电路制造成本过高,且由于芯片的输出参数不能灵活调节,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灵活,且可实现多路输出的反激式辅助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反激式辅助电源,包括输入及稳压电路、电压反馈及补偿电路、MOS管及其驱动电路、第一变压器次级整流输出电路和第二变压器次级整流输出电路,其中,MOS管及其驱动电路含有驱动芯片U1和场效应晶体管FET1,驱动芯片U1为MOS管驱动芯UC3844,驱动芯片U1设置有8个引脚,引脚1为补偿端子,引脚2为电压反馈端子,引脚3为电流检测输入端子,引脚4为RT/CT,引脚5为接地端,引脚6为输出端子,引脚7为VCC,引脚8为参考输出,其中,RT/CT是通过电阻RT向电容CT提供充电电流,VCC是控制集成电路的正电源,场效应晶体管FET1中G为栅极、D为漏极、S为源极;引脚6与电阻R15连接,引脚3与电容C8和电阻R7互联,电阻R15与场效应晶体管FET1的栅极G连接,场效应晶体管FET1的源极S与电阻R7、电阻R8和电阻R9互联,电容C8、电阻R8和电阻R9互联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越博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24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