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投影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1395.5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93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罗志平;董常波;朱剑;张向东;郭建伟;刘鑫;史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G03B2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合九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0 | 代理人: | 刘戈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支架 投影 机器人头部 齿条轨道 齿轮 传动组件 投影模组 第一端 机器人 电机 体内 啮合 本实用新型 电机轴头 滑道设置 活动连接 角度比较 投射窗口 支架运动 装配壳体 传统的 固定的 装配轴 投射 滑道 联动 转动 穿过 驱动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影机器人,其包括机器人体部和与机器人体部活动连接的机器人头部,机器人头部包括壳体、支架、投影模组和带动壳体在机器人体部上运动的传动组件;投影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在投射方向上开设有投射窗口,壳体上还开设有滑道;传动组件包括沿滑道设置并与壳体联动的齿条轨道、安装于支架上的电机和电机轴头的齿轮,齿轮与齿条轨道啮合;支架的第一端位于壳体内,且在第一端上连接有用于装配壳体的装配轴,支架的第二端穿过机器人头部延伸至机器人体部并固定于机器人体部内侧;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并通过齿条轨道带动壳体相对支架运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投影机器人具有结构比较简单,投影角度比较固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市场上各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是越来越多,带有投影学习使用场景功能的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家居老人、小孩的陪护中,其是将投影机器人安装于可以自由移动的机器人身上,使用机器人的自由移动功能将投影机器人带到需要的地方,并通过投影机器人在地面、墙壁以及天花板上投射出视频画面以及播放相应的音频信息来达到陪伴、学习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投影机器人的结构比较简单,投影角度比较固定,不利于使用者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不同的投射内容变化投影角度,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简言之,传统的投影机器人具有结构比较简单,投影角度比较固定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机器人,用于解决传统的投影机器人具有结构比较简单,投影角度比较固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机器人,其包括机器人体部以及位于机器人体部上方并与机器人体部活动连接的机器人头部,机器人头部包括壳体、支架、投影模组以及带动壳体在机器人体部上运动的传动组件;
投影模组设置在壳体内,壳体在投影模组的投射方向上开设有投射窗口,壳体上还开设有滑道;
传动组件包括沿滑道设置并与壳体联动的齿条轨道、安装于支架上的电机以及设置于电机轴头的齿轮,齿轮与齿条轨道啮合;
支架的第一端位于壳体内,且在第一端上连接有用于装配壳体的装配轴,支架的第二端穿过机器人头部延伸至机器人体部并固定于机器人体部内侧;
其中,齿轮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并通过齿条轨道带动壳体相对支架运动。
进一步地,装配轴穿透支架的第一端的通孔,且装配轴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滑道两侧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装配轴通过设置于通孔内的第一轴承可活动的轴接于支架的第一端,装配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滑道两侧的壳体上;或者,
装配轴固定穿设在支架的第一端,装配轴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轴承,装配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轴承可活动的轴接于滑道两侧的壳体上。
进一步地,传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在装配轴上的转动盘,转动盘的外周沿滑道的长度方向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装配轴通过设置于第一端的第三轴承可活动的轴接于第一端,转动盘固定在装配轴上;或者,
装配轴固定于第一端上,装配轴上设置有第四轴承,转动盘通过第四轴承可活动的轴接于装配轴上。
进一步地,齿条轨道沿滑道设置在壳体的内侧表面或者外侧表面上。
进一步地,齿条轨道沿滑道的方向设置在转动盘靠近滑道的一侧面。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以及与第一壳体连接而形成容置腔的第二壳体,投影模组设置在容置腔内;
滑道以及投射窗口分别开设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结合的位置处,且滑道与投射窗口之间相隔一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13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