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反光效应的橡胶塑料矿用导风筒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0711.7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03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戴宝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腾奇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9 | 代理人: | 曹明兰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布 导风筒 矿用导风筒 橡胶塑料 反光 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 固定安装孔 一体化结构 支撑底座 固定盘 激发态 散热金属片 固定钢圈 亮度增强 稀土离子 单晶层 粉末层 手提杆 荧光层 彩格 摔倒 发光 矿井 释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反光效应的橡胶塑料矿用导风筒,其结构包括固定钢圈、导风筒固定盘、导风筒口、发光布、凹槽、散热金属片、固定安装孔、支撑底座、手提杆、散热器,导风筒固定盘与导风筒口为一体化结构,固定安装孔与散热器为一体化结构,凹槽与支撑底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反光效应的橡胶塑料矿用导风筒,结构上设有发光布,过发光布内的稀土离子层、粉末层能够使物质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发光,而单晶层、荧光层能够进一步加大发光布的亮度,则晶彩格再次对发光布进行亮度的增加,能够使得矿井下的亮度增强,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看到它的位置,不易发生摔倒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反光效应的橡胶塑料矿用导风筒,属于导风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导风筒又称为通风管,是引导风流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柔性管道,目前国内分第一代橡胶覆有缝风筒、第三代塑料涂覆有缝风筒和第三代纵横无缝风筒。导风筒分为正压风筒和负压风筒。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720219282.3的一种新型矿用导风筒,包括通风机、通风机连接头、连接头外齿、旋转啮合槽、风机连接套头、导风筒、密封外齿、一号密封卡槽、一号外壳定位通孔、二号外壳定位通孔,所述通风机左侧具有通风机连接头,所述通风机连接头外部具有连接头外齿,所述导风筒右侧具有风机连接套头,所述风机连接套头内部具有旋转啮合槽, 连接头外齿旋入旋转啮合槽啮合连接,但是该现有技术导风筒在矿井下的亮度较弱,使得工作人员不易清楚看到它的位置,容易发生摔倒。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反光效应的橡胶塑料矿用导风筒,以解决现有技术导风筒在矿井下的亮度较弱,使得工作人员不易清楚看到它的位置,容易发生摔倒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反光效应的橡胶塑料矿用导风筒,其结构包括固定钢圈、导风筒固定盘、导风筒口、发光布、凹槽、散热金属片、固定安装孔、支撑底座、手提杆、散热器,所述导风筒固定盘与导风筒口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安装孔与散热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凹槽与支撑底座相连接,所述支撑底座的上表面与散热器的下表面相连接,所述手提杆嵌入安装于固定安装孔内,所述固定钢圈位于导风筒固定盘的左侧,所述反光布包括稀土离子层、粉末层、单晶层、荧光层、晶彩格、光致发光层,所述稀土离子层与粉末层相粘合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粉末层与单晶层相贴合,所述稀土离子层与单晶层相贴合,所述稀土离子层与单晶层处于同一轴心,所述单晶层与荧光层相粘合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晶彩格与光致发光层相贴合,所述粉末层与光致发光层处于一轴心。
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布嵌入安装与固定钢圈内。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金属片嵌入安装于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稀土离子层嵌入安装于固定钢圈内。
进一步地,所述手提杆嵌入安装于散热器内。
进一步地,所述手提杆采用PVC材质所组成,具有防水蒸汽等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钢圈由不锈钢材质所组成,具有防腐蚀等作用。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反光效应的橡胶塑料矿用导风筒,结构上设有发光布,过发光布内的稀土离子层、粉末层能够使物质将处于激发态,激发态的能量会通过光或热的形式释放发光,而单晶层、荧光层能够进一步加大发光布的亮度,则晶彩格再次对发光布进行亮度的增加,能够使得矿井下的亮度增强,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清楚看到它的位置,不易发生摔倒的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腾奇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腾奇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07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