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含旧路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30350.6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6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靳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兴华通达无机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7/32 | 分类号: | E01C7/32;E01C11/22;C04B28/00;C04B28/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 代理人: | 黄耀威 |
地址: | 102615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旧路 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建筑垃圾 路面层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层 再生骨料 粒料 二次污染 基层 粒径 碎石 替换 铺设 消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旧路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包括基层和位于所述基层上方的混凝土层,所述基层和所述混凝土层均含有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所述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均小于25m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路面层通过采用旧路和建筑垃圾来替换现有技术中的成本较高的山碎石,不但降低了铺设成本,而且还可以大量消耗旧路和建筑垃圾,解决了旧路和建筑垃圾的处置难题,防止了二次污染,进而保护了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旧路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的建筑和道路均在改扩建,因此会产生了大量的旧路和建筑垃圾,而这些旧路和建筑垃圾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规模新修、改扩建市政道路,在道路底基层铺设的无机混合料中的骨料主要来源于山碎石;由于山碎石属于国家矿山资源,虽然能够被人们合理利用,满足人们建设使用的需求,但是长期开采山碎石,矿山资源就会越来越少,并且还破坏了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因此,找到一种将旧路和建筑垃圾来代替山碎石的原料的路面层结构成为该领域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旧路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通过采用旧路和建筑垃圾来部分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山碎石,在降低路面层结构的制造成本的同时还将污泥变废为宝,充分保护了环境。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含旧路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包括基层和位于所述基层上方的混凝土层,所述基层和所述混凝土层均含有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所述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均小于25mm。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依次在25~20mm、20~10mm、 10~5mm、5~0mm之间的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质量比控制在(13~17): (27~31):(14~18):40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基层包括由下到上分别为垫层、底基层和联结层,所述垫层的旧路粒料再生骨料的粒径范围为10~25mm,所述底基层的旧路粒料再生骨料的粒径范围为5mm以下,所述联结层的旧路粒料再生骨料的粒径范围为0~10mm。
进一步的,所述垫层、底基层和联结层的厚度范围分别为10~15cm、 15~20cm、10~15cm。
进一步的,所述垫层采用水泥、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合,所述水泥、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混合比例为 8:50:42。
进一步的,所述底基层采用石灰、粉煤灰、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合,所述石灰、粉煤灰、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混合比例为8:16:30:46。
进一步的,所述联结层采用石灰、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合,所述石灰、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混合比例为5:20:75。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的污泥再生骨料的粒径范围为20~25mm。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采用水泥、粉煤灰、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合,所述水泥、粉煤灰、旧路粒料再生骨料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混合比例为8:25:12:55。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层上方铺设有透水面层,所述透水面层采用孔隙率为18%~20%的SBS改性沥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含旧路和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路面层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兴华通达无机料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兴华通达无机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303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多孔径流透水路面
- 下一篇:一种生态植生透水混凝土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