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稀油油箱管道渗漏快速修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7318.2 | 申请日: | 201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4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董大伟;孙海军;潘多宙;乔振湖;李涛;张心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8 | 分类号: | F16L55/168;F16L55/07;F16N2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曹淑敏 |
地址: | 067000***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漏 下盖 半圆环 上盖 油箱管道 稀油 快速修补装置 厚壁钢管 放油孔 油箱 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半圆底边 非易燃性 管道渗漏 管路维修 紧密贴合 泄漏管道 在线修补 内环面 外环面 抽油 封堵 丝堵 油品 油站 直连 焊接 修补 停产 | ||
一种稀油油箱管道渗漏快速修补装置,属于油站管路维修设备技术领域,用于对稀油油箱管道进行修补。其技术方案是:上盖和下盖分别为厚壁钢管的一半,厚壁钢管的内径大于渗漏管道外径,上盖和下盖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半圆环,半圆环的内径与渗漏管道的外径相同,半圆环的内环面与渗漏管道外环面紧密贴合,上盖和下盖两侧的半圆底边相对接触,上盖两端与下盖两端的半圆环底边相对接触,下盖底部开有放油孔,丝堵将放油孔封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在管道渗漏油的状态下实现对泄漏管道的在线修补,避免了油品的浪费,同时也避免了油箱抽油、灌油引起的长时间停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对其它非易燃性油箱直连管路渗漏同样适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稀油油箱管道渗漏进行快速修补的装置,属于油站管路维修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稀油站是稀油循环润滑系统的心脏,其功能是将润滑油液强制性地压送到机器摩擦部位。稀油站主要用于冶金、矿山、水泥等机械设备的动静压或滑动轴承的集中润滑系统中,通常安装在机器附近的地下油库或地坑中。稀油站由油箱、油泵装置、过滤器、列管式油冷却器以及电控箱、仪表盘、管道、阀门等组成。工作时,油液由齿轮泵从油箱吸出,经单向阀、双筒网片式滤油器、列管式油冷却器被直接送到设备的润滑部位,使相对运动部位得到润滑,并带走运动时磨损的金属微粒,再经过磁性过滤器,除去带磁性的铁屑及磨料,回到油箱,形成稀油循环润滑系统。
稀油油箱下半部直连有工作泵进油管路、油水分离器管路及排污管路等多种管路。油站运行时,稀油油箱内装有大量稀油介质。当稀油油箱下半部直连管道出现渗漏时,管道渗漏点会持续漏油,在渗漏油状态下无法进行焊接修补。目前的处理方法是将稀油油箱内稀油抽出,待渗漏点无油渗出时进行焊接修复,修复完成后再将稀油灌入。对于大中型油站,稀油油箱容积达几十上百立方米,抽油时间较长,会造成长时间的停产,是企业无法容忍的。如何在渗漏油的状态下实现管道快速修补成为一个技术性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稀油油箱管道渗漏快速修补装置,这种快速修补装置能够在不抽空油箱和渗漏点持续漏油的情况下完成管道修补,避免了长时间停产,同时也避免了油品的浪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稀油油箱管道渗漏快速修补装置,它包括上盖、下盖、半圆环和丝堵,上盖和下盖分别为厚壁钢管的一半,厚壁钢管的内径大于渗漏管道外径,上盖和下盖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半圆环,半圆环的圆环内径与渗漏管道的外径相同,上盖和下盖的半圆底边分别与两端的半圆环的底边齐平,上盖两端的两个半圆环和下盖两端的两个半圆环的内环面与渗漏管道外环面紧密贴合,上盖和下盖两侧的半圆底边相对接触,上盖两端的两个半圆环底边分别与下盖两端的两个半圆环底边相对接触,下盖底部开有放油孔,放油孔的位置位于渗漏管道的渗漏点正下方,丝堵将放油孔封堵。
上述稀油油箱管道渗漏快速修补装置,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厚壁钢管的内径大于渗漏管道的外径10-20mm。
上述稀油油箱管道渗漏快速修补装置,所述下盖的放油孔处焊接排油管,排油管的最高点低于下盖厚壁钢管内环面最低点,排油管内孔有螺纹,丝堵螺纹与排油管螺纹相匹配,丝堵拧在排油管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盖、下盖和半圆环对渗漏点处的管道进行包裹后焊接封闭,半圆环与管道壁紧密焊接连接,上盖和下盖与半圆环相连接,由于上盖和下盖与管道外壁之间有间隙,可以临时容纳渗漏油,下盖壁且有放油孔可以将渗漏油排出,不会影响半圆环的焊接操作,也不会影响上盖和下盖之间的连接焊接,全部焊接完成后,通过丝堵将放油孔封堵,实现对管道渗漏点的在线快速修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承德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7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缠绕管修补装置
- 下一篇:一种管道堵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