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质透明度测量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26480.2 | 申请日: | 2018-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75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 发明(设计)人: | 粟一帆;周晓明;谢石;李卫明;刘德富;朱澄浩;方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59;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线传感器 水质透明度 动力装置 摄像装置 本实用新型 测量装置 检测装置 控制器 控制器自动控制 动力装置连接 实时数据传输 远程终端设备 测量精度高 控制器控制 检测结果 控制器电 人身安全 人为因素 时间检测 下落过程 下落距离 转速计算 电连接 盘顶面 牵引绳 检测 测量 水域 透明度 拍摄 记录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透明度测量装置,包括检测装置和塞氏盘,检测装置包含控制器、动力装置和摄像装置,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和摄像装置电连接,塞氏盘通过牵引绳与动力装置连接,在塞氏盘顶面设有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采用光线传感器作为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摄像装置记录塞氏盘的下落过程,根据拍摄时间和动力装置的转速计算塞氏盘的下落距离,测出水域的透明度,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控制器控制检测次数,可长时间检测水质透明度的变化,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不仅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还能将实时数据传输给远程终端设备,保障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质透明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无色透明的,当水体中含悬浮物、有机质等物质时就会产生浑浊现象,水的透明度便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是指水能使光线透过的程度,也是反映水质状况的一项指标。目前我国在进行河流、湖泊等的水质透明度检测时,一般是采用塞氏盘进行检测。塞氏盘是用油漆漆成黑白两色相间的圆铁盘,在圆盘中心孔穿一根细绳,并在绳上划上间隔为10cm黑白相间的长度标记,将塞氏盘浸入水体中,至刚好看不见塞氏盘上的黑白分界限为止,记录细绳下放的刻度就是透明度的数值。
以上检测方法是通过人眼目估,因气候、时间和人为操作存在的差距较大,导致测量误差较大,检测大多为人工操作,需要长时间记录水体透明度变化时,工作量较大,耗费的时间与人工成本较高,而且对于特定危险水域还存在人身安全风险,无法便捷地进行水质检验。因此,提供一种水体透明度测量装置,以提高测量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质透明度测量装置,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确度,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质透明度测量装置,包括检测装置和塞氏盘,所述的检测装置包含控制器、动力装置和摄像装置,控制器分别与动力装置和摄像装置电连接,所述的塞氏盘通过牵引绳与动力装置连接,在塞氏盘的下侧悬挂有重力锤,在塞氏盘的顶面设有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控制器为单片机。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控制器设有网络通信传输模块,能与远程终端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动力装置为电动马达。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摄像装置为无线摄像装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检测装置设置在浮床上,通过人、器分离,在保障人员安全的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对设备的干扰。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浮床的底部采用泡沫塑料制成。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牵引绳为尼龙绳。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重力锤为球形不锈钢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质透明度测量装置,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光线传感器作为控制开关,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摄像装置记录塞氏盘的下落过程,根据拍摄时间和动力装置的转速计算塞氏盘的下落距离,测出水域的透明度,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控制器自动控制检测次数,可长时间检测水质透明度的变化,提高检测效率。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智能化全自动运行,不仅可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将实时数据传输给远程终端设备,保障测量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6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微镜检测平台
- 下一篇:M型标本管固定鉴定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