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电流对插铜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20464.2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16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张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钜骏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1 | 分类号: | H01R13/11;H01R13/02;H01R4/48;H01R4/36;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51148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接缝 插接管 接线孔 大电流 对插 铜柱 螺纹固定孔 接线头 本实用新型 插接柱 垂直的 弹性片 侧壁 插接 接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大电流对插铜柱,包括有公头部和母头部,所述公头部包括有第一接线头和插接管,所述母头部包括有第二接线头和插接柱,所述插接管的末端设置有横向的插接缝,所述插接管设有插接缝的部分较细;越靠近插接管的末端的所述插接缝越细,所述插接缝设置有三条,三条所述插接缝均匀的分布在插接管的周侧;所述第一接线头上设置有横向的接线孔,所述接线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接线孔垂直的螺纹固定孔,所述接线孔内、位于所述螺纹固定孔的下部设置有弹性片;该大电流对插铜柱插接紧密、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电流对插铜柱。
背景技术
接插件一般分为插头和插座两半,插头一般指不固定的那一半,插座一般指固定(在面板或底盘上)的那一半;插接件是电力和电子行业用来连接两根导电线或其他信号传输线的连接部件,插接件一般包括塑料的外壳和位于塑料外壳内部的对插铜柱,插接件作为一种大范围使用的常用件,应该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成本较低,性能可靠的特点,而插接件的质量很大部分由对插铜柱决定,现有的对插铜柱一般靠接线头上的螺柱固定接线孔内的电线,使插接件与电线连接,然而该连接方式,需要螺柱压紧去皮的金属线,如果金属线较细,容易导致金属线断裂,影响使用;另外对插铜柱的公头部和母头部长期使用也会连接连接不紧密,影响插接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紧密、性能稳定的大电流对插铜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电流对插铜柱,包括有公头部和母头部,所述公头部包括有第一接线头和插接管,所述母头部包括有第二接线头和插接柱,所述插接管的末端设置有横向的插接缝,所述插接管设有插接缝的部分较细;越靠近插接管的末端的所述插接缝越细,所述插接缝设置有三条,三条所述插接缝均匀的分布在插接管的周侧;所述第一接线头上设置有横向的接线孔,所述接线孔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接线孔垂直的螺纹固定孔,所述接线孔内、位于所述螺纹固定孔的下部设置有弹性片。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接线孔的侧壁上,所述弹性片紧靠所述螺纹固定孔设置、且其中点位于所述螺纹固定孔的下部。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片的下部设置有防滑纹。
作为优选,所述接线孔为一盲孔,所述第二接线头与第一接线头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接线头和插接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接线头与插接柱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由于在插接管的末端设置有横向的插接缝,且设有插接缝部分的插接管较细,使得插接头和插接管的连接紧密,插接头和插接管的接触好;由于螺纹固定孔的下部、位于接线孔内设置有弹性片,螺钉压紧弹性片,再通过弹性片压紧电线,由于压力均匀的施加在电线上,避免了电线由于局部受力过大而导致的断裂;由于弹性片的下部设置有防滑纹,可以更好的防止电线从接线孔内滑脱,固定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对插铜柱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公头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钜骏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钜骏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204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