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科用的输氧管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8789.7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10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凤梅;狄恒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凤梅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张艳梅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氧管 安装板 固定结构 防滑垫 内科 滑杆 壳体 本实用新型 连接管内腔 安装孔 固定块 连接管 拉簧 盖板 固定的 连接杆 伸缩杆 升降杆 支撑板 支撑环 滑板 滑套 内腔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科用的输氧管固定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连接管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壳体、安装孔、第二防滑垫、伸缩杆、第一防滑垫、升降杆、盖板、支撑环、支架、支撑板、连接杆、滑杆、第二固定块、滑板、第一固定块、滑套、拉簧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内科用的输氧管无法固定位置的问题,该内科用的输氧管固定结构,具备可对输氧管进行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科用的输氧管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医学科属,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传染病科,小儿科等等等,内科问诊 呼吸内科:包括的疾病有感冒、肺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哮喘、肺癌、肺心病、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气胸、肺脓肿、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疾病。
在内科需要使用到输氧管对病人进行输氧,现有的输氧管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散落在床边的,且无其他装置对输氧管的位置进行固定,由于输氧管较长,因此难免会出现混乱缠绕的现象,从而给医生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科用的输氧管固定结构,具备可对输氧管进行固定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内科用的输氧管无法固定位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用的输氧管固定结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的四角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滑垫,所述连接管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远离滑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均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靠近第二固定块的一侧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两个滑板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滑板的一端贯穿至壳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伸缩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滑垫,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贯穿盖板并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环。
优选的,所述滑套套设于滑杆的表面,所述第一防滑垫与第二防滑垫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一固定块的一端通过第一轴销与第一固定块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杆靠近第二固定块的一端通过第二轴销与第二固定块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板靠近壳体内壁的一侧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杆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伸缩杆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盖板的顶部开设有与升降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壳体、安装孔、第二防滑垫、伸缩杆、第一防滑垫、升降杆、盖板、支撑环、支架、支撑板、连接杆、滑杆、第二固定块、滑板、第一固定块、滑套、拉簧和连接管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内科用的输氧管无法固定位置的问题,该内科用的输氧管固定结构,具备可对输氧管进行固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板和安装孔,方便连接管与其他装置安装在一起,通过设置第一防滑垫和第二防滑垫,增大了支撑板与连接管内壁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升降杆进行调节高度,通过设置第一轴销和第二轴销,方便连接杆与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活动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通孔,方便伸缩杆左右移动,通过设置第二通孔,方便升降杆上下移动,通过设置盖板,可避免升降杆从连接管的内腔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凤梅,未经徐凤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87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储痰腔的人工鼻
- 下一篇:新生儿改良鼻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