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荧光驳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8708.3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07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叶露;黎嘉达;范伟波;张博;黄章娉;苏欢欢;谭永安;李雪玲;麦嘉颖;韦颖康;温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F16B7/08 | 分类号: | F16B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丽明 |
地址: | 5115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体 插口 插入端 驳接 本实用新型 荧光层 荧光 表面设置 表面贴合 操作效率 上半部 下半部 便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荧光驳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其中第一连接体包括上半部圆柱体和下半部插入端,第二连接体是一个圆柱体,表面有一个和插入端相对应的插口,插口能让插入端完全插入,所述插入端的表面设置有荧光层;当插入端完全插入插口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表面贴合,与第一连接体贴合的第二连接体的表面上设置有荧光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驳接技术在环境亮度不够时,操作不便利、操作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驳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荧光驳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存在的驳接结构越来越复杂,其中支撑材料与支撑材料的驳接,成为整个建筑结构的基础,其驳接后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建筑而言十分重要。为此,驳接器件按照硬性的标准生产,驳接时对于角度和位置要求比较高,但在驳接过程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如背光、挡光,技术人员在驳接过程中因为环境亮度不够,操作不便利、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现有驳接技术在环境亮度不够时,操作不便利、操作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荧光驳接结构。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荧光驳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其中第一连接体包括上半部圆柱体和下半部插入端,第二连接体是一个圆柱体,表面有一个和插入端相对应的插口,插口能让插入端完全插入,所述插入端的表面设置有荧光层;当插入端完全插入插口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表面贴合,与第一连接体贴合的第二连接体的表面上设置有荧光层。
上述方案中,在亮度不够的环境下,操作人员通过发光的插入端和第二连接体底面,可以快速准确地将第一连接体的插入端对准第二连接体的插口,将插入端完全插入插口中完成驳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侧壁设置有螺纹,第一连接体上的插入端为棱柱状,第二连接体上的插口形状与之对应;插入端顶部与插口底部安置有磁铁,插入端和插口通过直插式进行连接;且在第一连接体上半部的圆柱体底部边缘设置有磁性材料制成的凹槽,当插入端完全插入插口后,在第二连接体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与凹槽形状大小位置匹配对应的凸起磁铁。
上述方案中,表面螺纹增加了驳接结构在驳接和拆卸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直插式安装简单便捷,插入端顶部和插口底部安置的磁铁,增强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连接关系,第一连接体上半部圆柱体底部边缘凹槽和第二连接体上与之对应的凸起磁铁,进一步增强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的连接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荧光驳接结构,在环境亮度不够的环境下,提高技术人员的作业水平,让技术人员更好更快地完成驳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驳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一种荧光驳接结构,包括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其中第一连接体1包括上半部圆柱体和下半部插入端3,第二连接体2是一个圆柱体,表面有一个和插入端3相对应的插口4,插口4能让插入端3完全插入,所述插入端3的表面设置有荧光层;当插入端3完全插入插口4后,第一连接体1和第二连接体2的表面贴合,与第一连接体1贴合的第二连接体2的表面上设置有荧光层。
上述方案中,在亮度不够的环境下,操作人员通过发光的插入端和第二连接体2底面,可以快速准确地将第一连接体1的插入端3对准第二连接体2的插口4,将插入端3完全插入插口4中完成驳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清远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8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材新型榫卯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伸缩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