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凝结水精处理高塔分离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18707.9 | 申请日: | 2018-0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5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 发明(设计)人: | 滕维忠;郭俊文;李鹏;刘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2 | 分类号: | C02F1/42;C02F101/12;C02F101/10;C02F103/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塔 进水管 阳树脂 分离设备 高塔 凝结水精处理 本实用新型 进水流量 监测和控制 光电信号 输送过程 树脂输送 树脂再生 旋转漏斗 单一性 进水阀 小管径 阴树脂 夹带 出水 管径 混床 送出 脂率 滞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凝结水精处理高塔分离设备,在高塔分离设备上部并位于第一分离塔上部进水管下部设置有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管,设置在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管上的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阀,所述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管的管径为DN32mm~DN50mm;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高塔分离设备上部增加一根小管径进水管,专门在阳树脂输送时使用;另外,在阳树脂输送时,调整上部进水流量和下部进水流量,防止在阳树脂输送过程中出现“旋转漏斗”现象以及因光电信号监测和控制过程滞后而造成的在阳树脂输送后程夹带阴树脂的问题,大幅提高了送出阳树脂的单一性和树脂输送过程的稳定性,混脂率可稳定得控制在0.1%以下,树脂再生度和高速混床的出水品质也可得到相应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厂凝结水精处理高塔分离法再生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凝结水精处理高塔分离设备。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来,高参数、大容量超(超)临界参数的火力发电机组得到了普及。该类型机组对水汽品质要求更为严格,水汽中主要杂质(钠离子、氯离子等)含量控制标准值达到了≤1μg/L的水平。超(超)临界机组的锅炉为直流锅炉,不能像汽包锅炉通过定期、连续排污来净化水汽质量,因此满足水汽质量要求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凝结水精处理高速混床进行除盐处理。为满足树脂的再生要求,目前高速混床大多采用了以混合树脂高塔分离设备为核心的再生系统。
标准DL/T 333.1-2010《火电厂凝结水精处理系统技术要求第1部分:湿冷机组》中规定,混合树脂经设备分离并送出后,阳树脂中混杂的阴树脂所占体积百分比(阳中阴)和阴树脂中混杂的阳树脂所占体积百分比(阴中阳)都应小于0.1%。但是现场运行显示,当失效树脂在高塔设备完全分离后,由于分离塔上部进水管的管径较大(DN100),在阳树脂输送时,送脂流速超过规定值的1.4~2.2倍,会在分离塔底部双盘蝶形板中心出脂口的上部树脂层中形成强烈的旋转,致使蝶形板上高度500mm左右、中轴线径向半径200mm~400mm左右的树脂比外围树脂下降快很多,形成漏斗状,使得本应留在阳树脂上部的阴树脂从漏斗处混入阳树脂中(即阳树脂在输送后程中会夹带阴树脂),再加上从分离设备树脂窥视窗检测到阴阳树脂界面出现到发出关闭上部进水阀和底部出脂阀的指令信号,直到关闭阀门,会有1~3左右秒的延迟,这进一步加重了阳树脂夹带阴树脂的程度,使得阳中阴最大可超过标准规定的16.2倍,造成再生过程中树脂的交叉污染,致使高速混床的周期制水量及出水水质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在大于规定流速的条件下传输树脂,增加了树脂的破碎率,缩短了树脂的使用寿命,增加了树脂年补充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凝结水精处理高塔分离设备,以解决阳树脂输送后程夹带阴树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凝结水精处理高塔分离设备,包括高塔分离设备1和阳树脂再生塔2,设置在高塔分离设备1上部的第一分离塔上部进水管3,设置在高塔分离设备1下部的分离塔下部进水管4,设置在高塔分离设备1底部的分离塔阳树脂出脂管5,所述第一分离塔上部进水管3、分离塔下部进水管4和分离塔阳树脂出脂管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分离塔上部进水阀6、分离塔下部进水阀7和分离塔阳树脂出脂阀8,所述分离塔阳树脂出脂管5另一端连通阳树脂再生塔2,分离塔阳树脂出脂管5与阳树脂再生塔2连接端设置有阳塔进脂阀9,所述阳树脂再生塔2底部设置有阳塔底部排水管10,阳塔底部排水管10上设置有阳塔底部排水阀11;还包括设置在高塔分离设备1上部并位于第一分离塔上部进水管3下部的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管12,设置在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管12上的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阀13,所述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管12的管径为DN32mm~DN50mm(。
所述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管12与第一分离塔上部进水管3平行并位于第一分离塔上部进水管3以下100mm~400mm处。
所述第二分离塔上部进水管12的材质为材质为碳钢衬胶或不锈钢30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87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实验室用树脂分插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水淡化能量回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