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墨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5746.3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2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邢槐泽;邢孔球;邢孔繁;张国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格莱特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30 | 分类号: | B03C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墨 滤网层 过滤桶 引导筒 加热装置 磁铁层 过滤装置 温度探头 新型油墨 电阻丝 温控器 圆环板 本实用新型 非金属杂质 金属杂质 依次布置 受热 电连接 螺接 内壁 内环 通孔 外壁 缠绕 过滤 通畅 电源 流出 滞留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油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位于过滤桶内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圆环板层、磁铁层、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和第三滤网层,螺接在圆环板层内环上的引导筒,设置在引导筒上的加热装置;磁铁层上设有油墨通孔;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源、电阻丝和温控器,与温控器连接的温度探头;所述电阻丝缠绕在引导筒外壁上,所述温度探头位于引导筒内壁上。通过加热装置使油墨受热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从而能够通畅地流出过滤桶,有效防止了油墨滞留在过滤桶中,通过使油墨依次穿过磁铁层、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和第三滤网层,从而能够将油墨中的金属杂质以及非金属杂质过滤出,降低了油墨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油墨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油墨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用于包装材料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印刷效果的好坏,油墨在生产过程中会带有一些杂质,此外,未使用完的油墨在不断回收利用的过程中会把杂质、异物带入到油墨内,油墨中含有金属杂质和非金属杂质。为了更好的印刷效果,在使用油墨前应进行过滤,尽量降低油墨中的杂质含量,提高油墨的质量。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将油墨倒入油墨桶中,在油墨桶中套有过滤袋,让油墨自动流入过滤袋内进行过滤,当温度较低时,油墨会呈半固态或者流动性差,油墨会滞留在油墨桶中并造成过滤袋堵塞,造成浪费,此外,通过过滤袋过滤油墨,油墨中的杂质未能完全清除,最终影响了印刷效果。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油墨过滤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新型油墨过滤装置,用以使油墨受热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从而能够通畅地流出过滤桶,有效防止油墨滞留在过滤桶中,通过使油墨依次穿过磁铁层、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和第三滤网层,从而能够将油墨中的金属杂质以及非金属杂质过滤出,降低油墨中的杂质含量,提高油墨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油墨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位于过滤桶内且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圆环板层、磁铁层、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和第三滤网层,螺接在圆环板层内环上的引导筒,设置在引导筒上的加热装置;所述磁铁层上设有油墨通孔;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依次电连接的电源、电阻丝和温控器,与温控器连接的温度探头;所述电阻丝缠绕在引导筒外壁上,所述温度探头位于引导筒内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筒孔径沿竖直向下方向呈渐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筒为陶瓷材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桶由保温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网层的目数为70-90,所述第二滤网层的目数为90-110,所述第三滤网层的目数为110-1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滤桶下方呈上宽下窄,所述过滤桶底部设有出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加热装置使油墨受热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从而能够通畅地流出过滤桶,有效防止了油墨滞留在过滤桶中,通过使油墨依次穿过磁铁层、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和第三滤网层,从而能够将油墨中的金属杂质以及非金属杂质过滤出,降低了油墨中的杂质含量,提高了油墨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示的一种新型油墨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格莱特印刷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格莱特印刷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57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麻籽除杂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电凝并技术的微颗粒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