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消化道给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5135.9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7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陆振华;蔡萧君;郝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陆振华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挤压管 进给管 胃壁 消化内科 消化道 给药器 伸缩管 给药 固定套管 套接 摩擦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内部固定 内科设备 自由变化 宽窄度 内腔 胃腔 受损 外部 延伸 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内科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消化道给药器,包括挤压管,所述挤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进给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进给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挤压管的内部与伸缩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挤压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伸缩管外部的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内腔的一侧固定安有位于伸缩管一侧的密封圈。该消化内科消化道给药器,通过软管的作用,将进给管送至胃腔内进行给药,避免了进给管与胃壁摩擦,导致胃壁摩擦受损,进而引发其他病症,提高了给药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软管随着胃壁的宽窄度自由变化,不会给病人带来不适的感觉,提高给药过程中病人的舒适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内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消化道给药器。
背景技术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延续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门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和小肠等部位,消化道作为食物的容纳和消化的场所,经常会由于饮食不当或者生活习惯不当而引发消化道疾病。
消化道的治疗常利用药物治疗,由于病人对药物的吸收较为缓慢,经常会造成药物疗效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效果,致使病人一直无法康复,因此医生经常会借助给药器来给进行治疗,传统的给药多采用胃壁给药的方法,通过胃壁粘膜的迅速吸收进入大循环,发挥药效以治疗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给药方法。
传统的给药器大多为硬管,在给药过程中往往会给病人带来不适,并且硬质的给药管会与胃壁摩擦,导致胃壁受损,进而引发其他病症,同时现有的给药器多为一根单管,长度无法进行调节,对于不同年龄段的病人需要用到不同的给药管,实用性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消化内科消化道给药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化内科消化道给药器,具备利用软管将硬管送至胃腔内,避免了硬管与胃壁的摩擦,软管会随着胃壁的宽窄度自由变化,不会造成病人的不适,可自由调节给药的深度,实用性高等优点,解决了给药器与胃壁摩擦导致胃壁受损,进而引发其他病症,长度无法进行调节,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病人选用不同的给药管,实用性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利用软管将硬管送至胃壁内,避免了硬管与胃壁的摩擦,软管会随着胃壁的宽窄度自由变化,不会造成病人的不适,可自由调节给药的深度,实用性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消化道给药器,包括挤压管,所述挤压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进给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进给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挤压管的内部与伸缩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挤压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位于伸缩管外部的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内腔的一侧固定安有位于伸缩管一侧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中部与固定管固定套接,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与伸缩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挤压管的外部并固定安装有放药漏斗,所述固定套管外部的一端活动套装有位于挤压管内部的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固定套管外部的连接轴套,所述连接轴套的另一端延伸至挤压管的外部并与压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内部活动套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贯穿压板并与压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挤压管的一侧开设有两组孔径相同的排气孔,两组所述排气孔位于连接轴套的上下两侧,所述挤压管的另一侧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的孔径值小于软管得内径值,所述挤压管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补水管。
优选的,所述进给管的内径值与固定管的内径值相同,且进给管的内径值为软管内径值得二分之一。
优选的,所述伸缩管与固定管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伸缩管的外径值小于固定套管的内径值。
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塞分别与固定套管和挤压管相互垂直,且第一活塞的厚度大于补水管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套与固定管相互平行,且连接轴套的内壁与放药漏斗不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陆振华,未经陆振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5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医妇科给药装置
- 下一篇:一种皮肤科用涂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