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专用于轧制轴承钢球的合金半钢轧辊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4243.4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9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夸;蒋志芳;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中杭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槽 轧辊 轴承钢球 辊身 合金半钢轧辊 本实用新型 轧制 轧辊组件 螺旋状 刀口 啮合 光滑圆弧过渡 形状一致性 表面损伤 方向转动 让位空间 生产效率 轧制钢球 中部位置 钢球 辊颈 下辊 轧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轧制轴承钢球的合金半钢轧辊组件,轧辊组件由两根相互啮合的轧辊组成,所述轧辊包括辊颈和辊身,所述辊身上开设有至少一条螺旋状半圆形轧槽,所述轧槽形成刀口,相邻两轧槽之间形成光滑圆弧过渡的刀筋。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下辊身上开设的螺旋状轧槽并通过两辊相反方向转动即可获得轴承钢球成品,工艺简单,且可设置多个轧槽,生产效率高,钢球形状一致性好,轧辊上的一个或多个刀口均设置在辊身的中部位置,辊身两端均留有让位空间,可防止轧制钢球与轧机两侧发生碰撞,造成表面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组件,尤其涉及一种专用于轧制轴承钢球的合金半钢轧辊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零件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零件轧制如轴承钢球、齿轮、链轮、牙形螺纹、阶梯轴类、火车轴、容器封头、汽车直拉杆等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能。用轧制工艺方法,轧制不同形状的机械零件、与锻造(模锻)相比,具有系列优点:(1)载荷大幅度下降;(2)生产效率显著提高;(3)生产环境显著改善;(4)节约材料显著。由于以上诸多的优点,给机械零件用轧制工艺方法生产加大了发展的前景,也给为用于轧制此类零件的轧辊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现有的轧辊由于材质内部组织和形状结构设计的问题大多具有耐磨性差,韧性不足,轧制过程中红硬性差等综合性能不足的缺陷,造成轧辊使用寿命低,轧制成品表面质量差,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良好耐磨性、较强滚压韧性及较好的抗热烈性和抗拉强度等良好综合性能的专用于轧制轴承钢球的合金半钢轧辊及其生产工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专用于轧制轴承钢球的合金半钢轧辊组件,所述轧辊组件由两根相互啮合的轧辊组成,所述轧辊包括辊颈和辊身,所述辊身上开设有至少一条螺旋状半圆形轧槽,所述轧槽形成刀口,相邻两轧槽之间形成光滑圆弧过渡的刀筋。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轧辊组件中的两根轧辊形状相同,上下组合装配,上轧辊和下轧辊中刀口分别相对,并形成螺旋状斜圆孔,所述斜圆孔由左向右倾斜,倾斜角度为5~10°。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辊身上刀口有两个或三个,均设置在辊身中部位置;所述两个轧辊工作时,转动方向相反。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刀筋顶部和刀口底部硬度落差≤1.5HSD。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轧辊基体组织为粒状碳化物+回火索氏体+马氏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下辊身上开设的螺旋状轧槽并通过两辊相反方向转动即可获得轴承钢球成品,工艺简单,且可设置多个轧槽,生产效率高,钢球形状一致性好,轧辊上的一个或多个刀口均设置在辊身的中部位置,辊身两端均留有让位空间,可防止轧制钢球与轧机两侧发生碰撞,造成表面损伤;
(2)本实用新型轧辊通过成分的优化配置和后续的热处理工艺,获得的粒状碳化物+回火索氏体+马氏体基体组织,该组织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强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可满足轧辊在轧机使用,一对轧辊生产钢球产量与传统材质相比,提高60%以上;
(3)本实用新型辊身上的刀筋顶部和刀口底部硬度落差极低,可解决耐磨性上、下基本相当的问题,延长了轧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用于轧制轴承钢球的合金半钢轧辊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轧辊;11、辊颈;12、辊身;2、刀口;3、刀筋;4、斜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中杭轧辊有限公司,未经湖州中杭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4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