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纳滤膜连续浓缩过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2976.4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56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堃;顾汉章;田春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仇波 |
地址: | 21420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过液 粘胶纤维 滤芯 过滤器主体 烧碱 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 过滤系统 过滤孔 进料套 纳滤膜 出料 浓缩 混合物进料 表面设置 滤芯内壁 滤芯内腔 滤芯外壁 浓度降低 烧碱溶液 设备结构 旋转输送 输水管 绞龙 内腔 挤压 贯穿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纳滤膜连续浓缩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器主体、进料套和出料套,所述进料套和出料套分别设置于过滤器主体两端,所述过滤器主体内腔设置有透过液滤芯,所述透过液滤芯外壁表面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一端贯穿透过液滤芯,且延伸至透过液滤芯内。本实用新型将粘胶纤维通过混合物进料口输入至透过液滤芯内,然后经旋转输送绞龙旋转使粘胶纤维与透过液滤芯内壁进行输送挤压,有利于提高对烧碱的过滤效率,使粘胶纤维内的烧碱溶液与粘胶纤维分离,当烧碱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输水管向透过液滤芯内腔添加水,使烧碱浓度降低,从而提高过滤效率,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以大大提高过滤效率和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滤膜连续浓缩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粘胶纤维,是粘纤的全称,它又分为粘胶长丝和粘胶短纤。粘纤是以棉或其它天然纤维为原料生产的纤维素纤维。其含湿率最符合人体皮肤的生理要求,具有光滑凉爽、透气、抗静电、染色绚丽等特性。粘胶纤维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含有半纤维杂质的烧碱溶液,烧碱作为重要的大宗原材料,需要进行烧碱回收,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发明一种纳滤膜连续浓缩过滤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滤膜连续浓缩过滤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滤膜连续浓缩过滤系统,包括过滤器主体、进料套和出料套,所述进料套和出料套分别设置于过滤器主体两端,所述过滤器主体内腔设置有透过液滤芯,所述透过液滤芯外壁表面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孔一端贯穿透过液滤芯,且延伸至透过液滤芯内,所述透过液滤芯外壁环绕设置有纳滤膜,所述纳滤膜设置于过滤器主体内,所述透过液滤芯内腔设置有旋转输送绞龙,所述出料套外壁设置有传动套,所述传动套与出料套啮合连接,所述传动套输出端与旋转输送绞龙输入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料套一端表面设置有粘胶纤维出料口,所述粘胶纤维出料口一端延伸至出料套内,且与透过液滤芯输出端连接,所述粘胶纤维出料口外壁环绕设置有偶烧碱出液口,所述烧碱出液口一端延伸至出料套内,且与纳滤膜输出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料套一端表面设置有混合物进料口,所述混合物进料口延伸至至进料套内,且与透过液滤芯输入端连接,所述进料套顶部设置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贯穿进料套顶壁,且延伸至混合物进料口内。
优选的,所述传动套底端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与传动套啮合连接,所述转动电机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孔呈圆台设置,且过滤孔的内端大于外端,所述过滤孔内填充有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纳滤膜设置有3层,3层所述纳滤膜依次设置于透过液滤芯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实用新型将粘胶纤维通过混合物进料口输入至透过液滤芯内,然后经旋转输送绞龙旋转使粘胶纤维与透过液滤芯内壁进行输送挤压,有利于提高对烧碱的过滤效率,使粘胶纤维内的烧碱溶液与粘胶纤维分离,并且经过滤孔分离,最后通过纳滤膜浓缩过滤后经烧碱出液口输送出来进行集中回收利用,而过滤后的粘胶纤维利用旋转输送绞龙输送至粘胶纤维出料口,最后从粘胶纤维出料口进行收集,当烧碱浓度过高时,可以通过输水管向透过液滤芯内腔添加水,使烧碱浓度降低,从而提高过滤效率,并且可以通过输水管对透过液滤芯和纳滤膜进行清洗,保持装置洁净,避免对下一次过滤产生影响,而通过过滤孔的设置,不仅可以使粘胶纤维和烧碱产生分离,还能避免烧碱从纳滤膜内向透过液滤芯内发生倒流,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以大大提高过滤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输送绞龙部分位置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汉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29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油加工用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绿色印刷润版液循环回收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