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凝汽器收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2457.8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36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占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G1/12 | 分类号: | F28G1/12;F28G15/04 |
代理公司: | 郑州金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1 | 代理人: | 郭乃凤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投球 流通管道 循环水 投球装置 凝汽器 收球装置 胶球泵 收球口 收球室 本实用新型 管道支架 泵支座 二次滤网 入口压力 使用寿命 整体平移 球率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凝汽器收球装置,包括投球装置和和循环水流通管道,投球装置包括胶球泵、投球管道和投球管收球口,胶球泵通过投球管道与投球管收球口相连接,投球管收球口设置在凝汽器下方收球室的内部,循环水流通管道的水平高度与投球管道的水平高度相一致;在循环水流通管道上设置有二次滤网;投球装置和循环水流通管道的水平高度大于收球室底部的水平高度;在胶球泵下方设置有泵支座,在循环水流通管道下方设置有管道支架,泵支座的底部与管道支架的底部在同一高度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投球装置和循环水流通管道整体平移至机组负零米凝汽器底部,提高了收球室入口压力,实现了收球装置收球率的提升,延长了投球管道的使用寿命。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凝汽器收球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收球装置收球率的新型凝汽器收球装置。
二、背景技术:
凝汽器是汽轮发电机组一个重要的辅机设备,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汽轮机的排汽部分建立一个较低的背压,使蒸汽能最大限度地做功,然后冷却成凝结水,回收至热井内。循环水系统的作用:将冷却水塔的水通过循环水泵升压后通往凝汽器以冷却汽轮机的排汽。冷却过程:冷却塔水池中的水经过入口滤网,通过循环水泵升压后进入凝汽器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后的循环水在一定压力下沿水管送至塔身下部距水池12.787米高度处(配水管中心标高),水经配水装置形成细小的水流,水流在飞溅下落时经水塔填料装置,同时冷空气依靠塔身虹吸被吸入塔内与水流呈垂直方向的流动形成对流换热,少部分水蒸汽最后由顶部排入大气损失掉.大部分流入冷却塔水池又沿供水管由循环水泵送到凝汽器重复使用。凝汽器是汽轮机排汽冷却装置,依靠循环水的流通带走排汽热量,形成凝结水的供水源,凝汽器的胶球装置的正常投入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汽轮机冷端损失,减少机组能耗水平。因此,提升凝汽器胶球装置收球率,能极大程度提升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但在现有技术中,凝汽器胶球装置收球率非常低,通过申请人长时间仔细研究调查发现,循环水会在进入凝汽器拐角处产生漩涡,而投球管入口太低,胶球可能会在拐角处形成漩涡,从而不能顺利地进入凝汽器,影响收球效果。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收球装置收球率的新型凝汽器收球装置,通过将投球装置和循环水流通管道整体平移至机组负零米凝汽器底部,提高了收球室入口压力,实现了收球装置收球率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凝汽器收球装置,包括投球装置和循环水流通管道,所述投球装置包括胶球泵、投球管道和投球管收球口,所述胶球泵通过投球管道与投球管收球口相连接,所述投球管收球口设置在凝汽器下方收球室的内部,所述循环水流通管道的水平高度与所述投球管道的水平高度相一致,均为H;在所述循环水流通管道上设置有二次滤网;所述投球装置和循环水流通管道的水平高度H大于所述收球室底部的水平高度h。
所述胶球泵的下方设置有泵支座,所述循环水流通管道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个管道支架,所述泵支座的底部与所述管道支架的底部在同一高度上。
在现有技术中,因为收球率比较低下,需要人工对凝汽器循环水侧清扫,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人工清扫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凝汽器循环水侧人工清扫必须借用高压冲洗水枪方可清扫干净;凝汽器内支撑及小平台经过溅出来的循环水浸泡后十分光滑,人员在上面走动极易滑到。凝汽器内铜管小平台离循环水进、回水管道底部仍有3米多的落差,存在人员坠落溺水的风险。使用本实用新型后,大大减少了凝汽器循环水侧的人工清扫频率,很大程度地消除了此项工作的人身伤害风险。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投球装置和循环水流通管道整体平移至机组负零米凝汽器底部,提高了收球室入口压力,实现了收球装置收球率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能够延长投球管道的使用寿命,保障了凝汽器的安全运行,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24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