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楔横轧轴类零件的轧辊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11303.7 | 申请日: | 2018-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1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夸;蒋志芳;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中杭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02 | 分类号: | B21B27/02;C22C38/02;C22C38/04;C22C38/44;C22C38/46;C22C38/48;C22C33/04;C22C33/06;C21D9/38;C21D8/06;C23C24/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辊组件 下辊 本实用新型 轧辊 轴类零件 对轧辊 楔横轧 辊颈 辊身 凸模 楔形 热处理 轧制 成分优化 基体组织 间隔设置 均匀设置 优化设计 轧制产品 轴承挡 珠光体 在机 环绕 配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楔横轧轴类零件的轧辊组件,包括上辊和下辊,所述上辊和下辊两端均设有辊颈、轴承挡辊颈,中部为辊身;所述上辊和下辊环绕辊身间隔设置有2~5个楔形凸模,多个楔形凸模均匀设置在辊身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轧辊形状的优化设计,并结合成分优化配置和综合热处理对轧辊基体组织的改变,可满足轧辊在机使用时,轧制量比传统珠光体材质轧辊提高80%,轧制产品表面质量优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轧辊组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楔横轧轴类零件的轧辊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零件轧制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发展,迅速改变此类零件用锻造方法生产的工艺。我国首创的楔横轧轴类零件工艺,不但轧制产量比模锻方法高数倍,而且质量比模锻好,并且相当一部分部位轧后无需切削加工,节材达到37%,可代替锻造与切削工艺的高水平。楔横轧的工作原理有两个带楔形模具的轧辊,以相同的方向旋转并带动圆形轧件旋转。轧件在楔形孔型的作用下,轧制成各种形状的台阶轴。楔横轧的变形主要是径向压缩轴向延伸。而现有的楔横轧轴类零件的轧辊由于材料选择及尺寸形状设置不合理等因素,经常表现为耐磨性差,加压韧性差,轧制红硬性和抗热疲劳裂纹性能不良等缺陷,造成轧辊使用寿命不高,轧制量少,增加企业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耐磨性高,综合性能优良,使用寿命长的适用于楔横轧轴类零件的轧辊及生产工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楔横轧轴类零件的轧辊组件,包括上辊和下辊,所述上辊和下辊两端均设有辊颈、轴承挡辊颈,中部为辊身;所述上辊和下辊环绕辊身间隔设置有2~5个楔形凸模,多个楔形凸模均匀设置在辊身上。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楔形凸模的高度为h,h=△r+0.12,△r为轧制楔入段轧制的V形槽最深处深度,单位为mm;所述楔形凸模的成形面与基面的水平夹角为成形角α,25°≤α≤28°,展宽角为β,6°≤β≤10°。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轧辊辊身表面设有激光熔覆层,熔覆层厚度为10~25mm。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上辊和下辊辊颈与轴承挡辊颈和轴承挡辊颈与辊身连接处均设有倒圆角,所述两倒圆角半径分别为辊颈和轴承挡辊颈的1/4。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轧辊金相组织为粒状碳化物+回火索氏体+马氏体。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轧辊形状的优化设计,并结合成分优化配置和综合热处理对轧辊基体组织的改变,可满足轧辊在机使用时,轧制量比传统珠光体材质轧辊提高80%,轧制产品表面质量优异;
(2)本实用新型楔形凸模通过最优的结构设计,可提高轧制零件成品合格率,并在辊身上设有多个楔形凸模,从而通过上、下两轧辊同向转动即可一次轧制出多个轴类零件,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且轧制的零件一致性好;
(3)本实用新型轧辊表面还具有通过激光熔覆形成的一定厚度的熔覆层,熔覆层的设置可有效降低轧辊的表面质量缺陷,从而进一步提高轧制轴类零件的表面质量,且激光熔覆层与轧辊基体之间为冶金结合,不易脱落,使用寿命长,且可大幅度提高轧辊耐磨性,有效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轧辊组件中的轧辊两端设置的辊颈和轴承挡辊颈,且辊颈与轴承挡辊颈之间与轴承挡辊颈与辊身之间倒圆角的设置可降低轧辊轧制时受力过大造成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产生裂纹并导致断裂,延长轧辊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轧辊组件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中杭轧辊有限公司,未经湖州中杭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113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装座及其辊轮支承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球墨铸铁异型钢成品轧辊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