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道带压堵漏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008800.1 | 申请日: | 2018-0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87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黄聪;李国冲;王璐;唐福鸿;宋鹏;孙黄鹤;文章;黄峰;陈保华;陈来军;黄绿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55/175 | 分类号: | F16L55/175 |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 地址: | 535008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注剂 夹具 泄压密封腔 连接槽 堵漏夹具 管道带 泄压孔 穿槽 泄漏 本实用新型 恶劣工况 管壁减薄 挤压变形 夹具中心 密封性能 呈弧状 管道孔 密封腔 泄漏点 注剂孔 断裂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管道带压堵漏夹具,包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两夹具中心处均设有介质泄压密封腔,所述介质泄压密封腔的两端均设有管道穿槽,两管道穿槽的一侧均开设注剂连接槽,两注剂连接槽的两端之间、且位于介质泄压密封腔的外周围设有呈弧状的注剂通道,两注剂连接槽的一侧、且位于两夹具的上下端均设有一管道孔,且还开设介质泄压孔、注剂泄压孔、注剂孔。本夹具将现有夹具的注剂密封腔改为介质泄压密封腔,只用来容纳泄漏介质,且在介质泄压密封腔的外周围设置注剂通道,避免注剂通过泄漏点进入管道内,同时避免管道被挤压变形或断裂,且密封性能好,尤其适用于泄漏大、管壁减薄严重的恶劣工况,值得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检修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管道带压堵漏夹具。
背景技术
注剂式带压密封技术也称带压堵漏,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先进的设备维修技术,主要用于流程工业各类装置和系统、公用和长输管道上,可以在保证生产、运行连续的情况下把泄漏部位密封止漏,避免停车损失。带压堵漏操作简便、安全、迅速、经济,且社会效益较高。注剂式带压密封技术基本原理是:密封注剂在人为外力的作用下,被强行注射到夹具与泄漏部位外表面所形成的密封空腔内,迅速地弥补各种复杂的泄漏缺陷,在注剂压力远远大于泄漏介质压力的条件下,泄漏被止住,密封注剂自身能够维持住一定的工作密封比压,并在短时间内由塑性体转变为弹性体,形成一个坚硬的、富有弹性的新的密封结构,达到重新密封的目的。
目前,管道带压堵漏夹具如图4和5所示,包括均呈方状、且可相互匹配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内壁中心处沿着切面方向均开设一呈半圆柱状的注剂密封腔,所述注剂密封腔的上、下两端、且沿夹具切面方向均开设有与其相通的管道孔,所述管道孔呈半圆形、且与泄漏的管道相匹配,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四端通过螺栓可紧密扣合,这样结构的夹具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管道泄漏点较大或管壁腐蚀减薄严重的情况下,因密封注剂注入压力大,导致注剂漏入管道,或者更为严重的是,高压注剂将泄漏管道挤压变形甚至断裂,从而导致夹具安装失败;二是夹具安装后,随着管道的进一步腐蚀,泄漏点附近管壁减薄加剧而无法承受密封压力,也会发生上述情况,造成夹具密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道带压堵漏夹具,本夹具将现有夹具的注剂密封腔改为介质泄压密封腔,不做注剂使用,只用来容纳泄漏介质,且在介质泄压密封腔的外周围设置注剂通道,实现注剂与介质泄压密封腔隔离,避免高压密封注剂通过泄漏点进入管道内,同时泄漏点远离注剂密封腔,不再承受高压,避免管道被挤压变形或断裂,且密封性能好,尤其适用于泄漏大、管壁减薄严重的恶劣工况,值得广泛推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管道带压堵漏夹具,包括呈方体状、且可相互匹配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四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内壁中心处沿其平面垂直方向均设有一呈圆柱状的介质泄压密封腔,所述介质泄压密封腔的上、下两端均开设一呈半圆形的管道穿槽,且两管道穿槽的深度小于所述介质泄压密封腔的深度,两管道穿槽的一侧均开设一呈圆弧状的注剂连接槽,且两注剂连接槽的深度大于两管槽穿槽的深度,两注剂连接槽的两端之间、且位于介质泄压密封腔的外周围设有呈弧状的注剂通道,两注剂通道与两注剂连接槽均相通,且两注剂通道的深度均小于注剂连接槽和介质泄压密封腔的深度,两注剂连接槽的一侧、且位于两夹具的上下端均设有一管道孔,所述管道孔呈半圆形、且其直径和所述管道穿槽的直径均与泄漏管道的直径相等,且其中一夹具的介质泄压密封腔上开设一介质泄压孔、两注剂连接槽上均开设有一注剂泄压孔,另一夹具的两注剂通道上均开设一注剂孔,所述介质泄压孔、注剂泄压孔、注剂孔均与夹具的外壁相通、且均配置阀门。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保证足以容纳管道泄漏介质,同时有效控制夹具的厚度,保证带压堵漏的效果,也控制夹具的制造成本,所述介质泄压密封腔的深度比管道孔的直径大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88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