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包锂电池框架及电池模组、电池箱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8081.3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34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席鹏飞;赵永锋;李云峰;许飞;杨随团;王秉鑫;王昌权;谭倩;赵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06;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胡晓东 |
地址: | 454191 河南省焦作市工***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包锂电池 单电 电芯 汇流 架体 电芯容纳槽 正极 本实用新型 负极电连接 电池模组 组件包括 电池箱 汇流件 电芯并联 相对设置 并联 串联 容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软包锂电池框架及电池模组、电池箱。软包锂电池框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以容纳电芯的电芯容纳槽,所述架体上还设有用于与电芯容纳槽内的电芯一一对应的两个单电芯汇流组件,单电芯汇流组件包括两个分别用于与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单电芯汇流件。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架体上设置有与电芯容纳槽一一对应的两个单电芯汇流组件,单电芯汇流组件包括两个分别用于与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单电芯汇流件,使用时,软包锂电池框架内的两个电芯既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调整,解决了目前的软包锂电池框架只能实现偶数个电芯并联造成的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软包锂电池框架及电池模组、电池箱。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储能大、功率大、无污染、寿命长、自放电系数小、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优点,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储能及动力电池领域也逐渐取代了其它的传统电池。对于软包锂电池而言,为了满足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电池高电压和高能量的需要,通常需要将若干锂离子电池进行串联或并联。由于软包电芯本身强度比较低,所以模组需要充分考虑到电芯的安全防护,另外由于电芯精度比较差,所以模组自动化相对圆柱电池和方形铝壳电池比较困难。软包电芯一般通过框架进行安全防护,目前常用的框架一个框架只能装一支电芯,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236730U、授权公告日为2017.06.09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高能量密度软包锂电池模组结构,包括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撑板和电芯集成模块,其中电芯集成模块可以是奇数并电芯模组或者偶数并电芯模组中的一种,其中撑板的两侧安装电芯,相邻撑板之间设置一个电芯,这种电池模组结构的框架相当于是一个框架上安装一个电芯,而模组需要多个电芯,这样就需要多个框架,整体成本比较高,对空间浪费也比较大,影响了模组的能量密度转化率。为了方便组装,也有使一个框架的左右两侧各固定一支电芯,既可以实现每个电芯都固定到框架上,又可以降低模组成本,提升模组能量密度转化率;但是,目前行业中固定两个电芯的框架只能实现偶数个电芯的并联,而无法实现奇数个电芯的并联,造成适用范围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包锂电池框架,以解决目前的软包锂电池框架只能实现偶数个电芯并联造成的适用范围小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电池模组及电池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软包锂电池框架包括架体,架体上设有两个相对设置以容纳电芯的电芯容纳槽,所述架体上还设有用于与电芯容纳槽内的电芯一一对应的两个单电芯汇流组件,单电芯汇流组件包括两个分别用于与电芯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的单电芯汇流件。
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两个单电芯汇流组件沿两个电芯容纳槽的布置方向布置。结构紧凑,减小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单电芯汇流组件的两个单电芯汇流件处于架体的同一侧并沿垂直于两个电芯容纳槽的布置方向布置。方便布置汇流排。
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四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一种或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单电芯汇流组件中用于与电芯的正极电连接的单电芯汇流件为正极单电芯汇流件,用于与电芯的负极电连接的单电芯汇流件为负极单电芯汇流件,一个单电芯汇流组件的正极单电芯汇流件与另一个单电芯汇流组件的负极单电芯汇流件沿两个电芯容纳槽的布置方向相邻布置。结构简单,方便汇流排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五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软包锂电池框架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一个单电芯汇流组件的正极单电芯汇流件与另一个单电芯汇流组件的负极单电芯汇流件之间设有绝缘凸台,避免短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多氟多(焦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8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锁扣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智能恒温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