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7230.4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9269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区桦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顺发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吴阳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极管 支路 阴极 阳极 交流电源 支路串联 交流电源输入端 全桥整流电路 全桥整流模块 本实用新型 电流输出 驱动电路 热敏电阻 主回路 并联 串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灯驱动电路,包含交流电源输入端,全桥整流模块,四条LED灯珠电路,所述的全桥整流电路由两条并联的支路组成,其中一条直路串联有二极管(1)和二极管(4),另一条支路串联有二极管(3)和二极管(4);所述的交流电源L端连接于二极管(1)的阳极和二极管(4)的阴极之间,所述的交流电源D端连接于二极管(2)的阳极和二极管(3)的阴极之间,所述的四条LED灯珠支路连接与主回路,所述的各支路串联有热敏电阻。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驱动电路实现各支路稳定的电流输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LED灯光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LED照明即是发光二极管照明,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它是利用固体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在半导体中通过载流子发生复合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直接发出红、黄、蓝、绿色的光,在此基础上,利用三基色原理,添加荧光粉,可以发出红、黄、蓝、绿、青、橙、紫、白色等任意颜色的光。LED灯具就是利用LED作为光源制造出来的照明器具。
LED光源的LED是由III-IV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V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这个中心介于导带、介带中间附近)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发光的复合量相对于非发光复合量的比例越大,光量子效率越高。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
随着全社会对节能降耗意识的提高,LED灯作为一种低能耗的照明工具逐渐地普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LED灯也了较大的发展,对LED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对LED灯的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LED灯采用的电压降压技术老旧,造成LED灯寿命短,温度高,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LED灯驱动电路,包含交流电源输入端,全桥整流模块,四条LED灯珠电路,所述的全桥整流电路由两条并联的支路组成,其中一条直路串联有二极管Ⅰ(1)和二极管Ⅳ(4),另一条支路串联有二极管Ⅲ(3)和二极管Ⅱ(2);所述的交流电源L端连接于二极管Ⅰ(1)的阳极和二极管Ⅳ(4)的阴极之间,所述的交流电源D端连接于二极管Ⅱ(2)的阳极和二极管Ⅲ(3)的阴极之间,所述的四条LED灯珠支路连接与主回路,所述的各支路串联有热敏电阻。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驱动电路的改进,所述的热敏电阻为线性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LPTC。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驱动电路的改进,所述的全桥整流模块的四只二极管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的驱动电路实现各支路稳定的电流输出,提升了整个LED灯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顺发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顺发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7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