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适应枕头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5496.5 | 申请日: | 201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39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烘;张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东生荣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张玲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枕头 控制电路 支撑板 自适应 高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 枕芯 采集压力数据 输出信号控制 压力传感器 自适应调节 高度调节 实时调节 传感器 有压力 主动型 睡姿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适应枕头,包括支撑板、高度调节机构和枕芯,所述支撑板上布置有压力传感器及控制电路,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并传输给控制电路,高度调节机构在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下,调节枕芯与支撑板之间的高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枕头,枕头的高度根据其所受的压力值的大小进行实时调节,调节方式为主动型高度调节,不仅可以实现枕头高度的自适应调节,而且调节的高度数量化,更精确,也能适应睡姿之间的任意切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枕头高度可以自动调节的自适应枕头。
背景技术
人在睡眠时,存在着平躺(仰睡)与侧躺(侧睡)两大类的睡眠姿势,而这两大类睡姿对枕头高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人在入眠以后,会在这两类睡姿之间随机的切换。
而随着现今人类生活/工作压力的巨增,睡眠时间越来越没有保障,睡眠质量抽样也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拥有一款能提高睡眠质量的枕头便成为大多数人的迫切希望!
现有的已经面世的带有自适应睡眠姿势设计的枕头,大多是采用记忆海绵或乳胶作为枕头的枕芯材料,利用这类材料的高弹性来适应不同睡眠姿势对枕头高度的要求;这一类枕头可以称之为被动适应型枕头,它的整个调节机制是无法形成闭环回路的,即,只能是单纯的依靠所采用的枕芯材料的弹性与厚度形成开环式的调节/适应,只能适应小部份人群的使用,并且其适应性并不好,针对个体的个性化适应更是无从谈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的不足,提供一种自适应枕头,可以主动适应不同睡姿对枕头高度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适应枕头,包括支撑板、高度调节机构和枕芯,所述支撑板上布置有压力传感器及控制电路,压力传感器用于采集压力数据,并传输给控制电路,高度调节机构在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控制下,调节枕芯与支撑板之间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气囊和充/放气装置,所述气囊设置于底板与枕芯之间,充/放气装置用于向气囊内充气或将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气囊不仅可以通过充放气的方式实现体积的调整,进而实现枕头高度调节,而且气囊柔软,可以提高枕头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放气装置包括气泵和气阀,气泵和气阀分别通过第一气管与气囊连接。进一步地,气囊连接有第二气管,第一气管通过第二气管与气囊连接。通过气泵可以实现对气囊充气以增大枕头的高度,通过气阀可以将气囊里的气体排出,以降低枕头的高度。
在较优的实施方案中,上述自适应枕头还包括压力板,所述压力板设置于支撑板与气囊之间。通过设置压力板,更有利于压力的采集,提高压力传感器的采集精度。
进一步优选地,压力板的一侧与支撑板的一侧通过转轴相连接,构成合页结构。合页结构可以让使用者在睡眠状态下,头部作用在枕头上的压力更有效地传递给压力传感器,提高压力传感器的采集数据的准确度。
在优选的方案中,上述自适应枕头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便于压力阈值的设置。压力阈值由使用者自行设置,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以适应每个不同的个体。
在优选的方案中,上述自适应枕头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与移动终端之间实现信息交互。通过通信模块,可以实现自适应枕头与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便于对使用者的睡眠数据的收集、存储及分析,便于医生更好地提供治疗方案以提高睡眠质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适应枕头,枕头的高度根据其所受的压力值的大小进行实时调节,调节方式为主动型高度调节,不仅可以实现枕头高度的自适应调节,而且调节的高度数量化,更精确,也能适应睡姿之间的任意切换。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东生荣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东生荣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5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