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异型钢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4201.2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25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邦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经济开***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管体 异型钢 内管体 折边 本实用新型 垂直的 首尾 技术方案要点 一体连接 支撑结构 直角三角 荷载力 穿孔 侧壁 管体 外管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型钢,涉及异型钢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截面呈正方形的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内设置有内管体,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外管体之间一体连接有多个依次首尾垂直的折边,相邻两个所述折边和所述外管体或所述内管体之间形成有三角穿孔。本实用新型具有在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设置首尾相互垂直的折边,进而由相邻两个折边和内管体或外管体形成直角三角的支撑结构,进而显著增加该异型钢的整体结构强度,达到提升异型钢侧壁荷载力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型钢。
背景技术
等边四边形的异型钢主要用于支撑或固定装置设备,并在城市建设中被广泛应用于护栏的安装与固定。
公告号为CN20659266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无缝方管,该不锈钢无缝方管从外至内依次设置有外层不锈钢无缝方管体、陶瓷管体和内层不锈钢无缝方管体,所述陶瓷管体的外壁与外层不锈钢无缝方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内填充有石棉。
但是该不锈钢无缝方管仅通过其四侧侧面进而形成该方管的主体结构,进而在超过方管侧壁荷载力的外力作用在方管的外侧面上时将导致方管发生形变,进而影响到方管的正常使用,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型钢,该异型钢具有显著提升异型钢侧壁荷载力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异型钢,包括截面呈正方形的外管体,所述外管体内设置有内管体,所述内管体与所述外管体之间一体连接有多个依次首尾垂直的折边,相邻两个所述折边和所述外管体或所述内管体之间形成有三角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内管体和外管体之间设置首尾相互垂直的折边,进而由相邻两个折边和内管体或外管体形成直角三角的支撑结构,进而显著增加该异型钢的整体结构强度,达到提升异型钢侧壁荷载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管体的内侧设置有工型撑架,所述工型撑架设置有两个分别与相互对称的所述内管体的两个侧面抵接的撑板以及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撑板相向一端的中间部位固定连接的立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力作用在与撑板抵接的外管体的外壁上时,外力依次经过外管体、折边以及内管体进而作用到撑板上,进而通过立板将作用力分解至与受力的撑板相对的撑板上,进而通过该撑板释放至相应的内管体、折边以及外管体上,从而达到显著提升该异型钢设置有撑板的侧壁荷载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管体的两个与所述立板平行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相互对称的两个抵接块,所述撑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撑脚,所述撑脚远离所述撑板的一端与相应的所述抵接块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力作用在与撑板抵接的外管体的外壁上时,外力依次经过外管体、折边以及内管体进而作用到撑板上,进而在将部分压力通过立板分解至与受力的撑板相对的撑板上的同时,另一部分压力通过撑板两端的撑脚分解至相应的抵接块上,进而起到提升该异型钢侧壁荷载力的作用;于此同时,当外力作用在设置有抵接块一侧的外管体外壁上时,作用力依次通过外管体、折边传送至内管体上,当外管体、折边和内管体产生向内弯曲的形变趋势时,抵接块朝向相应的撑脚挤压,进而将作用力释放至撑板与相应的内管体内壁之间,通过相应的撑板及内管体内体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进而与外管体、折边和内管体上产生的向内弯曲的形变趋势相互抵消,进而显著提升该异型钢四个侧壁的荷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块远离所述内管体的一端设置有向相应的所述撑板弯折的限位凸起,所述撑脚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凸起匹配的限位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斜面与限位凸起朝向撑脚的一侧抵接,进而在撑脚与抵接块相互抵接并挤压时起到避免撑脚从抵接块上脱离的作用,显著提升该工型撑架的可实施性以及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邦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温州邦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4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