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径向滑动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001224.8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92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1 |
发明(设计)人: | 宋鹏云;汲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C32/06 | 分类号: | F16C32/06;F16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织构 滑动轴承 轴瓦 气体径向 轴向 本实用新型 对称分布 气膜承载 润滑流体 润滑性能 使用寿命 轴承中心 轴瓦表面 承载力 起始角 气膜 轴颈 摩擦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径向滑动轴承,属于滑动轴承技术领域。该滑动轴承的润滑流体为气体,包括轴颈和轴瓦,轴瓦内侧设置有均匀的微织构,微织构区域在轴向上沿轴承中心呈对称分布;微织构区域轴向长度为l,其中微织构区域轴向长度为l与轴瓦轴向长度L的比为(0.2~1.0):1;微织构区域在周向上的角度为β2‑β1,β1为微织构区域周向起始角,β2为微织构区域周向结束角,其中30°≤β1<β2≤180°,15°≤β2‑β1≤130°。本实用新型轴瓦表面微织构能够有效改善摩擦副的润滑性能,增加气体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轴瓦上部分微织构的存在可以扩大气膜承载区,增加气体径向滑动轴承的稳定性;经计算,部分轴瓦上加工微织构能有效增加气膜承载力和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径向滑动轴承,属于滑动轴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上世纪中期以来,气体润滑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气体径向滑动轴承打破了液体润滑一统天下的局面。与液体润滑相比,气体径向滑动轴承具有转速高、精度高、功耗低和寿命长等优点。由于气体的粘度大约是液体的千分之一,所以气体轴承可以在极高的转速下工作而几乎无摩擦磨损;另外气体径向滑动轴承还有干净清洁,能耐高温和低温等优良特性。因此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并在各个领域都受到欢迎。但是,由于气体径向滑动轴承使用的润滑剂是气体,所以较液体润滑而言,它的承载能力较低、刚度低、稳定性较差,气体径向滑动轴承容易出现失稳现象。
目前,对滑动轴承表面结构的研究和改进都集中在油润滑或脂润滑滑动轴承。中国专利CN106870562A中申请的“一种轴径表面织构化的锥形动静压轴承组合件”,其是在一种压力水或压力油润滑的锥形轴承轴颈表面加工表面织构,与油腔和节流器等结构配合以减小温升、增大转速。另外还有一些专利和论文对液体滑动轴承进行了改进和研究以达到提高转速、降低温升,增强润滑特性等目的,但是由于气体轴承本身就有工作转速高,摩擦磨损小等特点,另外由于气体的可压缩性及气体润滑轴承不存在空化等特性,这些技术都不适用于气体润滑轴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气体径向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可有效提高摩擦副间的润滑性能,从而使得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得到极大延长;通过在滑动轴承轴瓦上加工微织构以扩大气膜承载区,增加径向滑动轴承的稳定性,增大气膜承载能力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体径向滑动轴承,润滑流体为气体,包括轴颈和轴瓦,轴瓦内侧设置有均匀的微织构,微织构区域在轴向上沿轴承中心呈对称分布;微织构区域轴向长度为l,其中微织构区域轴向长度为l与轴瓦轴向长度L的比为(0.2~1.0):1;微织构区域在周向上的角度为β2-β1,β1为微织构区域周向起始角,β2为微织构区域周向结束角,其中30°≤β1<β2≤180°,15°≤β2-β1≤150°;
所述微织构的微孔密度Sp为10~95%;
所述微织构的微孔深径比ε1为0.005~0.5,微织构的微孔深度为0.1~100μm;
所述微织构为圆柱形凹坑、长方体形凹坑、球缺形凹坑、三棱柱形凹坑、多棱柱形凹坑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微织构区域轴向长度l与轴瓦轴向长度L的比为:0.4≤l/L≤0.8;
本实用新型所述轴颈表面织构化的气体径向滑动轴承轴瓦上的微织构,可采用激光加工、电化学腐蚀、电火花等现有工艺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0012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压节流器
- 下一篇:机器人肩关节轴承套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