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建筑基桩与向上拉横粱之间的拉力反拔连接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54992.4 | 申请日: | 201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67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侯伯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伯贵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资***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基桩 多孔板 承载负荷 横粱 钢条 连接装置 组合装置 短管 紧锁 拉杆 受力 部件连接 卡式固定 拉力装置 连接部件 连接结构 试压装置 锁固装置 转换部件 高负荷 加强筋 周边管 横梁 拉紧 相套 承载 | ||
本发明建筑基桩与向上拉横粱之间的拉力反拔连接装置属于把周边管桩顶端的钢条与试压装置向上拉的横梁相连接的拉力转换部件,或拉力连接部件。包括承载负荷多孔板、紧锁固装置和拉杆组合装置,拉紧锁固装置多孔板连接,拉杆组合装置将多孔板连接;从而使建筑基桩、承载负荷多孔板和向上拉横粱这三个部件连接成能承载高负荷的结构;承载负荷多孔板的上面设有承担上拉力装置,下面承载负荷加强筋;紧锁固装置是内短管和外短管相套的结构。优点:通过本发明的三个部件把反拔用建筑基桩的钢条与向上拉横粱固定用卡式固定成能受力的结构,固定成不会有一根或几根建筑基桩的钢条不受力,固定成不会产生事故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桩基承受压力的检测技术领域,是用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的一个拉力转换部件,或称为拉力连接部件,特别是把周边管桩顶端的钢条与试压装置向上拉的横梁相连接的拉力转换部件,或拉力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使用本人已申请过的周边管桩分力测量预应力管桩的试压装置对建筑基桩进行试压检测时,反拔用的建筑基桩与向上拉横粱之间的连接是用焊接的方法,焊接方法的缺点是:每个反拔用的建筑基桩上十多根钢条在不同位置都要与向上拉横粱上的连接大钢管焊接,大量的焊接不能保证都达到焊接要求,一般有个别焊接不牢固,就会将力量加到别的钢条上,可能拉坏连接用的大钢管,几十到几百吨的反拔力量,可能造成严重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三个部件的锁固、卡接方式将反拔用的建筑基桩与向上拉横粱连接成能承受几十到几百吨的反拔力量的反拔连接装置。
本发明的结构:
建筑基桩与向上拉横粱之间的拉力反拔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负荷多孔板1、连接建筑基桩的内外套管拉紧锁固装置2和连接上拉横粱的拉杆组合装置3,连接建筑基桩的内外套管拉紧锁固装置2将建筑基桩与承载负荷多孔板1连接,连接上拉横粱的拉杆组合装置3将上拉横粱与承载负荷多孔板1连接;从而使建筑基桩、承载负荷多孔板 1和向上拉横粱这三个物件连接成能承载高负荷的结构;
A、承载负荷多孔板1:包括能承载高负荷的厚钢板4,厚钢板4上设有多个弧形孔5,每个弧形孔5有同一个圆心,全部弧形孔5分别设在一个半径的圆周上,或分别设在多个不同半径的圆周上;承载负荷多孔板1的上面设有承担上拉力装置6,承载负荷多孔板1的下面设有承载负荷多孔板1的承载负荷加强筋7;
a1、承担上拉力装置6:在承载负荷多孔板1的上面中间位置,连接有两块并排有间隙的竖立板8,这两块竖立板8之间用两块或多块抗变形小板9连接,这两块竖立板8的外侧分别用多块三角形抗拉板9连接;每块竖立板8的下面、每块抗变形小板9的下面和每块三角形抗拉板9的下面都与承载负荷多孔板1的上面连接;但每块竖立板8的两端与承载负荷多孔板1有卡入连接上拉横粱的拉杆组合装置3的卡入间隙10;
a2、承载负荷加强筋7:在承载负荷多孔板1的下面设有多根加强筋条11;
B、连接建筑基桩的内外套管拉紧锁固装置2:是内短管16和外短管17相套的结构,内短管16由两块或多块锥形弧形块18组成,自块锥形弧形块18的内壁设有横向齿纹19;
C、连接上拉横粱的拉杆组合装置3:包括两块底板12、两根拉杆13和一块上板 14,每一块底板12的上面固定连接有一根拉杆13,每一根拉杆13的上面分别穿过上板 14上的孔,在上板14的上面用螺母15固定;
D、三个部件连接成拉力连接装置:每个连接建筑基桩的内外套管拉紧锁固装置2的外短管17内孔与承载负荷多孔板1的弧形孔5位置对应,并且外短管17的外直线大于弧形孔5的最窄位置宽度,外短管17在弧形孔5的上面;连接上拉横粱的拉杆组合装置3 卡在一块底板12卡在同一侧的两个卡入间隙10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伯贵,未经侯伯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49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