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保护及故障恢复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54226.8 | 申请日: | 2018-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875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祁欢欢;刘依晗;于弘洋;赵国亮;邓占锋;徐科;蔡林海;陆振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林涛 |
| 地址: | 1022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状态 电力 电子 装置 保护 故障 恢复 方法 | ||
1.一种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保护及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换流器,所述换流器之间通过直流互联,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中发生闭锁的换流器的闭锁个数;
将所述闭锁个数与所述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中换流器的总数量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故障类型,并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恢复;
其中,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故障类型,并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恢复的步骤中,包括:
在所述比较结果为闭锁个数小于所述总数量时,确定故障类型为交流侧故障;
判断未发生闭锁的换流器中是否存在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
在所述未发生闭锁的换流器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时,控制所述未发生闭锁的换流器中的任意一个换流器转换为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
待故障隔离后控制系统恢复运行;
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闭锁个数等于所述总数量时,确定故障类型为直流侧故障;
控制直流线路侧的隔离装置动作进行故障隔离;
待故障隔离后控制发生闭锁的换流器解锁;
控制所述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中的所有换流器均在第一类型控制模式下独立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保护及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未发生闭锁的换流器中是否存在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未发生闭锁的换流器中存在所述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时,控制所述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继续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保护及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待故障隔离后控制系统恢复运行的步骤中,包括:
待故障隔离后,判断第二预设时间内系统是否恢复运行;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系统恢复运行,控制发生闭锁的换流器解锁;
解锁后的换流器转换为第二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保护及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第二预设时间内系统是否恢复运行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系统未恢复运行,控制发生闭锁的换流器继续闭锁;
判断闭锁时间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时间;
在所述闭锁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发生闭锁的换流器退出运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保护及故障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闭锁时间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时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闭锁时间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发生闭锁的换流器继续闭锁。
6.一种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保护及故障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预设时间内所述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中发生闭锁的换流器的闭锁个数;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闭锁个数与所述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中换流器的总数量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比较结果确定故障类型,并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进行故障恢复;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比较结果为闭锁个数小于所述总数量时,确定故障类型为交流侧故障;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未发生闭锁的换流器中是否存在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未发生闭锁的换流器中不存在所述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时,控制所述未发生闭锁的换流器中的任意一个换流器转换为第一类型控制模式的换流器;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待故障隔离后控制系统恢复运行;
第六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比较结果为所述闭锁个数等于所述总数量时,确定故障类型为直流侧故障;
第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直流线路侧的隔离装置动作进行故障隔离;
第八处理单元,用于待故障隔离后控制发生闭锁的换流器解锁;
第九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柔性多状态电力电子装置中的所有换流器均在第一类型控制模式下独立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422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