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53477.4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03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利国;张婵娟;李会泉;李嘉晨;贺鹏;曹妍;徐爽;陈新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23/72 | 分类号: | B01J23/7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吴梦圆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硅 陶瓷 整体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陶瓷载体上负载二氧化硅得到二氧化硅/陶瓷载体;将铜盐溶液和强碱溶液混合得到铜氢氧化物悬浊液;将均苯三甲酸溶液与铜氢氧化物悬浊液混合、超声、固液分离;将分离所得固体洗涤至中性后分散于水中,使用弱碱调节pH值为10~13,得到铜氨络合物溶液;将二氧化硅/陶瓷载体浸入铜氨络合物溶液中,进行加热反应,经过分离、洗涤至中性后得到固体复合物;将固体复合物煅烧、还原活化,得到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望广泛地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上用于加氢反应的铜基催化剂多采用浸渍法、沉淀法、蒸氨法等传统的负载方法制备。传统的负载方法过程较为繁琐,其方法制备工艺复杂且并未涉及碳修饰工艺方法,制备过程涉及可溶性稀土金属等高成本试剂,成本偏高,同时催化剂成型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工业化应用。因此,开发制备方法简便且性能优异的整体式催化剂,对满足工业应用需求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包括以下步骤:
(1)在陶瓷载体上负载二氧化硅得到二氧化硅/陶瓷载体;
(2)将铜盐溶液和强碱溶液混合得到铜氢氧化物悬浊液;
(3)将均苯三甲酸溶液与所述铜氢氧化物悬浊液混合、超声,将超声后的混合液固液分离;
(4)将步骤(3)分离所得固体洗涤至中性后分散于水中,使用弱碱调节pH值为10~13,得到铜氨络合物溶液;
(5)将步骤(1)得到的所述二氧化硅/陶瓷载体浸入所述铜氨络合物溶液中,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进行反应,经过分离、洗涤至中性后得到固体复合物;
(6)将步骤(5)得到的所述固体复合物煅烧,然后在还原性气氛中还原活化,得到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所述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中铜基相对于二氧化硅的负载量为0.5~40wt%,碳相对于二氧化硅的负载量为0.1~10%,余量为载体。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超声法一步将Cu与C组分结合,使Cu、C相互紧密协作,并将其负载至载体上,得到了更易工业化应用的的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为铜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手段。
(2)本发明通过金属框架衍生并负载至陶瓷的水解沉淀法制备了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该制备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环境友好,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望广泛地应用到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铜-碳/二氧化硅/陶瓷整体式催化剂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34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