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杉林下高效种植白及的技术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651964.7 申请日: 2018-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9863933A 公开(公告)日: 2019-06-11
发明(设计)人: 侯北伟;姚正颖;孙力军;胡永青;杨飞;倪正飞;许节亮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7/00 分类号: A01G17/00;A01G22/00;A01G7/06;A01C21/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1100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驯化 水杉 原球茎 林地 白及 组培 高效种植 选种 成活率 施肥 生长促进作用 资源利用率 直播 常规管理 大田种植 林地管理 林下种植 生长周期 育苗周期 追肥 产出率 叶面肥 生长 大棚 种苗 越冬 习性 验证 种植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杉林下高效种植白及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苗的选择、水杉林地的选择、林地整理、林地施肥、林下种植、林地管理、白及越冬等。本发明不仅适用于驯化苗而且适用于组培原球茎,并对原球茎提出了专用叶面肥加追肥的专用施肥方案。采用本发明方法选种原球茎,成活率可达90%‑95%以上,育苗周期少于组培驯化苗及直播驯化苗,缩短生长周期。选种组培驯化苗及直播驯化苗,成活率可达96%‑100%,生长旺盛,产量高,常规管理成本相对大棚种植、大田种植显著降低。另外本发明还验证了水杉生长习性对白及生长促进作用。本发明简单易行,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杉林下高效种植白及的技术体系,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

背景技术

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chb. F.)又名白芨,也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其干燥块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性味苦、涩、微寒,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等。近年来基于组织培养、直播、分根等技术,白及种质资源已经被广泛用于人工栽培,为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天然日化领域等提供原料,也是目前市场应用潜力较好的药用植物。白及市场需求逐年递增,再加上其药用、保健、美容产品的开发商家逐年增加,白及产业前景将不可估量。现有白及的育苗方式、栽培类型多样,存在生产周期长,产量低,推广难等问题。

目前白及与其他植物套种的研究较多,与果树套种如崭山米枣、猕猴桃、冬桃树、葡萄树等,与药用植物套种如黄精、紫玉淮山、独角莲、瓜蒌、铁皮石斛、钩藤、厚朴、无患子等。这一类套种只是高效利用了土地,部分植物对白及有遮阴的作用,而两种植物相互之间关联不大。另外就是林下种植的研究,林下种植可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报道的白及林下种植有阔叶林、松林、思茅松林、红橡树林、厚朴林等。上述报道中均强调林下土壤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其他也是常规的种植方式,诸如整地、田间管理、水分管理、追肥管理等,有些还利用地膜,与常规的大田种植、大棚种植无差别。

套种或林下种植有些是常绿树种如松树林,有些是落叶树种如红橡树林,尚未深入探究落叶对林下白及生长的影响。不同套种植物或树林原来生长环境对白及生长的影响也尚未深入探究。白及喜温暖、阴湿的环境,部分套种植物或树林生长习性与白及生长并不相配。另外前期研究林下种植基本都是驯化苗或大苗,还缺少原球茎直接播撒林下的研究。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林地产出率,需要解决白及林下高效种植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白及的应用前景及林地产出率等问题,本发明旨在于提供一种水杉林下高效种植白及的技术体系。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杉林下高效种植白及的技术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苗的选择:选择组培原球茎、组培驯化苗,或直播驯化苗;

2)水杉林地的选择:选择人工林、野生林下,排水良好,富含腐殖层的砂质土壤的林地;

3)林地整理:在水杉树干直径1.5倍外耕翻,打碎土块,人工林及野生林依据林地高矮水流方向设立排水沟;

4)林地施肥:每亩施加50-60公斤底肥;

5)林下种植:组培原球茎直接播撒,并用少量富含腐殖层的土壤覆盖;组培驯化苗及直播驯化苗按20-30公分间距种植,定植深度5-8厘米;定植后浇足定根水;

6)林地管理:组培原球茎3月-11月每月追加专用叶面肥,4-10月每两个月每亩追专用肥20-30公斤;驯化苗每年3-4次追肥50-60公斤;中耕除草,每年浅锄除草3-4次,并在除草后追肥;白及喜好阴湿环境,水杉林地配套喷灌系统,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19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