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陶瓷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51832.4 | 申请日: | 2018-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3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瓷工坊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64 | 分类号: | C04B35/64;C04B41/8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泥坯 烧制 硅碳棒 陶瓷板 施釉 釉液 制备 水平设置 半干燥 可转动 内表面 放入 窑炉 打磨 配制 配置 支撑 加工 | ||
本发明提出一种陶瓷板的制备方法,其是按以下方法制得:步骤A、在窑炉内水平设置由若干可转动的硅碳棒组成的窑板;步骤B、将加工完成的半干燥陶瓷泥坯置于所述窑板上,使其底部被至少两根硅碳棒均匀支撑,在600至1000摄氏度的温度下烧制第一固定时间;步骤C、配制釉液,将烧制完成的陶瓷泥坯进行打磨后采用配置好的釉液对陶瓷泥坯的内表面进行施釉;步骤D、施釉完成后再次将陶瓷泥坯放入窑中,在1000至1300摄氏度的温度下烧制第二固定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制品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陶瓷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审美观的逐步提高,陶瓷的多变性、耐磨、耐高温、雅观等优点被大众认可,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航天、家用电器、手机、茶台家俱等领域都开始加入陶瓷元素(中国风),现有陶板的各种弊端难以满足,而瓷板的传统烧制造成的缺陷也难以达到审美的效果。陶瓷板的形式有多样,如:皲裂、窑变、加辅料呈现各种的效果(如琉璃、天然矿石粉、金属粉等),喷、泼、画、淌等手法加入使之更丰富。经过各种工艺制作,其面平整、美观、加之多元化的表面美观的机理效果,可用做家电、家俱、手机、装修等各领域,瓷板的加入也使之原本传统的用品更加美观,高大上,更能满足当今高品质的生活需求。
但是,上述陶瓷板没有在市场上大规模使用,现在市场流通的主要以建筑陶板为主,真正意义上的瓷板很少,陶板存在以下的不足,①烧成温度低,强度没有瓷板高②吸水性强,长时间易变形,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下易生成霉污藏匿细菌。
瓷板以景德镇为主,传统工艺,表面粗糙平平,烧成率低,绘画没有绘瓷功底的难以驾驭,形式单一,除了瓷板画很难应用于其他,目前陶、瓷板没有完美的结合。
传统瓷板因要求温度较高,还是使用硼板烧制,其缺点受热、降温与瓷板膨胀系数不同,再加上不同釉的收缩比也不同,所以三者结合,使烧成难度加大,因此会断裂、起翘、不平整,采用硅碳棒驾空烧制,或者滚动烧制可解决受热不均、起翘等问题,期间不同的釉料,加热时间、硅碳棒的间隔距离,滚动时间也不一样。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陶瓷板的制备方法,
其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陶瓷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按以下方法制得:
步骤A、在窑炉内水平设置由若干可转动的硅碳棒组成的窑板;
步骤B、将加工完成的半干燥陶瓷泥坯置于所述窑板上,使其底部被至少两根硅碳棒均匀支撑,在600至1000摄氏度的温度下烧制第一固定时间;
步骤C、配制釉液,将烧制完成的陶瓷泥坯进行打磨后采用配置好的釉液对陶瓷泥坯的内表面进行施釉;
步骤D、施釉完成后再次将陶瓷泥坯放入窑中,在1000至1300摄氏度的温度下烧制第二固定时间。
进一步,步骤A中,相邻硅碳棒之间均具有间隙。
进一步,步骤B中,第一固定时间为3-7小时。
进一步,步骤D中,第一固定时间为4-9小时。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陶瓷板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原始烧制瓷板因受硼板膨胀系数影响至使其受热不均,改进后的烧制方法,瓷板和釉、硅碳棒的膨胀系数相近,在烧成过程中,硅碳棒面积小有间格,瓷板在烧制过程中,其受热均匀,所以受热变形率低,
本发明采用的烧制工艺的瓷板、平整、硬度高、不易吸水不变形,釉面效果非常多彩,可适用于地砖、墙砖、家用电器面板、手机后盖、家具、茶台等各个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陶瓷板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瓷工坊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瓷工坊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1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备氮化铝粉体的新混料工艺
- 下一篇:铸造用模具修补软泥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