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51353.2 | 申请日: | 2018-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6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广美;张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化市广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8;C22C33/04;C21D8/00;C21D6/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许益民 |
地址: | 2257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奥氏体 耐腐蚀 耐热钢 铁素体 双相 制备 重量百分比 抗氧化性能 耐腐蚀性能 双相不锈钢 使用寿命 组分配比 原料钢 石油 能源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所述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含有铁、碳、硅、硫、磷、锰、铬、镍、铌组分,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碳0.04‑0.05%,硅0.01‑0.9%,硫0‑0.025%,磷0‑0.03%,锰0.1‑1.5%,铬18.2‑18.8%,镍9.1‑12.5%,铌的重量百分比为碳的重量百分比的7‑8倍,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调整原料钢的各组分配比以及制备方法中的工艺参数,提高双相不锈钢的高温强度、耐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使其在应用中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满足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对于材料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热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是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碳较低的情况下,其铬含量在18-28%,镍含量在3-10%, 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因具有两相组织结构,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和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能源等行业。双相不锈钢的导热性好,热膨胀系数小,高温使用时可避免因温差而引起的开裂;另外,双相不锈钢的塑性和高温蠕变性能优于铁素体不锈钢。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超临界火力发电和超临界水冷堆核电的工作温度逐步升高,要求材料在更高温度下的仍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现有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仍不足之处:一方面,奥氏体耐热钢的耐热性能尚未达到行业对材料的性能要求;另一方面,现有的双相不锈钢的耐高温氧化性能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及其制备方法,提高双相不锈钢的高温强度、耐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含有铁、碳、硅、硫、磷、锰、铬、镍、铌组分,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碳0.04-0.05%,硅0.01-0.9%,硫0-0.025%,磷0-0.03%,锰0.1-1.5%,铬18.2-18.8%,镍9.1-12.5%,铌的重量百分比为碳的重量百分比的7-8倍,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碳0.04%,硅0.4%,硫0.01%,磷0.02%,锰0.5%,铬18.2%,镍9.3%,铌的重量百分比为碳的重量百分比的7.8倍,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碳0.042%,硅0.5%,硫0.015%,磷0.01%,锰0.6%,铬18.3%,镍9.2%,铌的重量百分比为碳的重量百分比的7.6倍,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优选地,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碳0.045%,硅0.6%,硫0.009%,磷0.015%,锰0.7%,铬18.4%,镍9.1%,铌的重量百分比为碳的重量百分比的7.5倍,余量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的另一面还提供一种制备上述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配比好的原材料依次经过电炉融化、除渣精炼、取样检测、成分调整、浇注成型、冷却打磨、锻造、回火、切割操作,最终得到表面平整、干净、无杂质的耐腐蚀的奥氏体-铁素体双相耐热钢;其中,所述除渣精炼步骤中的精炼温度为1700-1750℃,所述浇注成型步骤中的浇注温度为1600-1620℃,所述锻造步骤中的开锻温度≥1150℃,终锻温度≥980℃,所述回火步骤中的回火时间大于6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化市广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兴化市广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513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