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8772.0 | 申请日: | 201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8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瞿兆舟;张东华;许力;宗海峰;李贝;甘雨;何势;闵涛;黄祎晨;费一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170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流沉淀池 生活垃圾焚烧 沉淀 渗滤液处理工艺 后续处理系统 污泥处理系统 出水提升泵 进水溢流堰 运行稳定性 介质流动 介质流向 沉淀池 调节池 混凝池 排泥泵 上清液 渗滤液 悬浮物 预沉池 布水 阀门 进水 泥斗 工作量 检修 储存 合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是将预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合并为平流沉淀池;所述平流沉淀池包括进水进入1#平流沉淀池(50)或2#平流沉淀池(60)后,由进水溢流堰(70)进行布水,在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由出水提升泵(10)送至后续处理系统;沉淀下来的SS储存在储泥斗中,通过排泥泵(20)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阀门(30)控制介质流向,管道(40)用于介质流动。对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本发明不仅能减少占地面积15%,减少运行及检修工作量,还能提高运行稳定性,提高对悬浮物的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预处理部分,可将本发明的平流沉淀池替代原工艺预处理部分的预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
背景技术
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基本固定为:格栅+初沉池+调节池+混凝池(含加药装置)+沉淀池+加温池+厌氧池+厌氧沉淀池+A/O池+外置式超滤+纳滤+反渗透。该处理工艺存在流程过长,运行管理工作量大,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具体描述如下:
格栅+初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去除SS和调节水质、水量。其中格栅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大块的杂质,初沉池的主要作用是沉淀易沉淀SS,调节池的作用是调节水质、水量,混凝池通过加药絮凝作用将难沉淀的SS会聚成颗粒较大的SS,随后在沉淀池进行沉淀。
实际运行中,初沉池的沉淀效果往往不佳,而调节池体积大,停留时间长,实际上起到了沉淀池的作用。同时混凝池一般是不加药的,所以后续的沉淀池也起不到沉淀作用。为调节水质,调节池往往设置潜水搅拌机,对渗滤液进行均质。如果启动潜水搅拌机,那么调节池就没有沉淀效果,未充分沉淀的SS会对后续生化工艺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不启动搅拌机,调节池会沉淀大量的SS,由于没有排泥设置,需要定期清空调节池,清理底部积泥。不仅增加了检修工作量,而且存在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以简化工艺流程,节约占地,提高处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平流沉淀池,是将预沉池、调节池、混凝池、沉淀池合并为平流沉淀池;所述平流沉淀池包括进水进入1#平流沉淀池50或2#平流沉淀池60后,由进水溢流堰70进行布水,在平流沉淀池进行沉淀;沉淀后的上清液由出水提升泵10送至后续处理系统;沉淀下来的SS储存在储泥斗中,通过排泥泵20输送至污泥处理系统;阀门30控制介质流向,管道40用于介质流动。
进一步的,平流沉淀池并联设2-4座,采用多斗排泥,提升泵出水。
进一步的,平流沉淀池采用间歇运行,依次进水、依次出水,同一座平流沉淀池不同时进、出水。
平流沉淀池的运行方法,1#平流沉淀池50和2#平流沉淀池60依次运行:
当1#平流沉淀池50只进水不出水,液位不断升高,2#平流沉淀池60只出水不进水,液位不断降低;
待2#平流沉淀池60液位降至最低,则改由2#平流沉淀池60只进水不出水,1#平流沉淀池50只出水不进水;
待1#平流沉淀池50液位降至最低,再改由则改由1#平流沉淀池50只进水不出水,2#平流沉淀池60只出水不进水,以此循环。
当采用三个平流沉淀池并联运行时,则第一平流沉淀池只进水,第二平流沉淀池只出水,第三平流沉淀池静置,依次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8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