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48026.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3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高盛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25/18 | 分类号: | A45B25/18;A45B25/02;D03D15/00;D02G3/04;D05B35/00;D05B23/00;D06M13/292;D06M11/71;D06M11/48;D06M101/26;D06M101/06;D06M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7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雨伞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属于雨具技术领域。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制备作为基层的布料层,取用聚丙烯酸甲酯纤维、铜氨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原材料进行混纺得到纱线并通过机器制成布料层备用;S2、然后取用环己六醇六磷酸脂、消泡剂、磷酸胺和锌黄作为涂料层原料,先将锌黄按照质量分数比例倒入环己六醇六磷酸脂中进行加热搅拌10‑20min,然后再向其混合液中加入消泡剂和磷酸胺并持续搅拌20‑25min,最后将搅拌好的涂料分成等量的多份,每份中添加入一个感温变色材料,每份中的感温变色材料的颜色不同,然后搅拌,搅拌至没有泡沫出现,即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涂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伞是一种遮阳或遮蔽雨、雪的工具。一般用油纸、油布或塑料布等做成。雨伞的英文Umbrella来自拉丁文的Umbra,有遮阳、阴影处的意思。伞的制作材料通常包括了具延展性的布料,和其他可用作骨架的材料与缠线。使用时以手将之举起,虽然伞在最初发明时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阻挡阳光,但是现在最常被当作雨天挡雨的工具。雨伞的其它作用包括作为装饰物,还有其他很多作用。
现有的雨伞外形比较单一,只能作为遮阳或者遮雨的效果,不具有什么新颖性,对此,设计出一种可变色雨伞,同时可在雨伞不断变色的过程中,提高对别人的警示度,防止发发生车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具有伞面可变色、样式多样美观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制备作为基层的布料层,取用聚丙烯酸甲酯纤维、铜氨纤维和聚酰亚胺纤维作为原材料进行混纺得到纱线并通过机器制成布料层备用;
S2、然后取用环己六醇六磷酸脂、消泡剂、磷酸胺和锌黄作为涂料层原料,先将锌黄按照质量分数比例倒入环己六醇六磷酸脂中进行加热搅拌10-20min,然后再向其混合液中加入消泡剂和磷酸胺并持续搅拌20-25min,最后将搅拌好的涂料分成等量的多份,每份中添加入一个感温变色材料,每份中的感温变色材料的颜色不同,然后搅拌,搅拌至没有泡沫出现,即可得到多种不同的涂料;
S3、将S1中的伞布分成多份,每份伞布上丝网印刷上不同的涂料,温度控制在35-38℃,然后取出烘干;
S4、将S3中制得的伞布缝合成伞面;
S5、将伞面放置在缝合装置中,然后将伞骨放置到缝合装置中,然后进行伞面与伞骨的连接缝合;
S6、将组合好的雨伞进行检验,合格品打包入库。
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原材料为50-75%的聚丙烯酸甲酯纤维、20-40%的铜氨纤维、其余为聚酰亚胺纤维,按质量分数计。
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涂料层原料为环己六醇六磷酸脂40-60%、消泡剂15-25%、磷酸胺10-15%、其余为锌黄 10-20%,按质量分数计。
在上述可变色雨伞的加工工艺中,在步骤S3后,放置在可变温输送箱内进行烘干检测,可变温输送箱的温度从进入口至出口依次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高盛雨具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高盛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80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佛珠
- 下一篇:一种高分子防水雨伞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