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7779.0 | 申请日: | 201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2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田红艳;王爱民;刘飞;杨文平;於叶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G22/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2405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龙虾 稻田 混合养殖 溶氧量 虾苗 测量 消毒 深耕 投放 保水性能 二次消毒 进出水口 水稻秧苗 有机饲料 追肥 防逃网 隔离沟 无机肥 插秧 成虾 放苗 换水 回灌 菌剂 投喂 行距 株距 水沟 田埂 整地 光照 通风 开挖 施肥 田地 栽种 捕捞 排水 引水 灌溉 水质 水稻 水源 收获 养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小龙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选择通风、光照充足、水源无污染、灌溉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地,在田内开挖隔离沟和水沟,田埂上和进出水口均设置防逃网;(2)放苗前对稻田排水、消毒、引水回灌、二次消毒、测量并调节pH值和溶氧量;(3)插秧前施肥,施后深耕整地,耘耥耙平;5月中旬开始栽种水稻秧苗,控制株距和行距;(4)投放小龙虾虾苗;(5)虾苗投放后,每日上午6~8时、下午16~18时各投喂一次有机饲料;(6)稻田追肥采用无机肥;(7)定期换水、消毒并测量调节pH值和溶氧量,成虾阶段采用菌剂调节水质直至捕捞收获。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实现了一田两用,小龙虾和水稻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其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小龙虾生长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2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性成熟,并达到商品虾规格,一般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商品虾规格也较雌虾大。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小龙虾的生长也伴随着蜕壳,蜕壳时,一般寻找隐蔽物,如水草丛中或植物叶片下。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95%,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可以继续蜕皮生长。其寿命不长,约为1年。但在食物缺乏、温度较低和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寿命最多可达2~3年。
水稻(学名:Oryza sativa)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又称为亚洲型栽培稻,简单来说也可以说是稻。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m高,叶子细长,约有50~100cm长,宽约2~2.5cm。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50mm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粒的大小在5~12mm长,2~3mm厚度。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每形成1kg稻谷约需水500~800kg。
小龙虾与水稻的生长环境如此类似,为其共生提供了环境基础。我国在小龙虾养殖初期,采取稻田、池塘、河道及草型湖泊等多种养殖模式,实践证明,稻田是淡水小龙虾的最佳生长栖息场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面积广阔,水域资源丰富,经济技术比较发达,因而稻田养殖小龙虾最具发展潜力。现有技术中的稻田养殖小龙虾的产量普遍不高,且施用肥料和小龙虾饲料搭配不合理容易造成水稻和小龙虾无法共生,小龙虾幼虾大面积死亡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小龙虾的方法,促进小龙虾的快速生长的同时不影响水稻的生长,实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使小龙虾和水稻之间形成良性的生态共生系统,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一田两用,小龙虾和水稻双丰收,大大提高了经济收益。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稻田中混合养殖小龙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通风、光照充足、水源无污染、灌溉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地,在田内距田埂1~2m处开挖隔离沟,沟宽1~2m,沟深50~80cm,在田内开挖“田”字形水沟,水沟宽40~80cm、深20~30cm,开挖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田埂上和进出水口均设置防逃网;
步骤2)放苗前15~20天将挖好的稻田中的陈水排空,使用消毒剂对稻田进行消毒,然后引水回灌稻田,控制稻田内水位高度为30~40cm,再用生石灰进行二次消毒,消毒完成后测量并调节稻田内的pH值和溶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77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稻田种荸荠养龙虾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生态农业系统的鱼饲料投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