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复合阻尼减隔震支座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47008.1 | 申请日: | 201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57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罗世东;陈逸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桥致通(武汉)技术有限公司;河北桥致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创品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9 | 代理人: | 余丽霞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和平街团结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冠体 球面体 下支座板 盆腔 上支座板 上凸 下凸 复合阻尼 隔震支座 阻尼圈 转动 一体成型的 凹球面槽 凹球面状 复位能力 使用寿命 相切接触 铸造工艺 地震 活塞 非地震 蘑菇帽 重量轻 底壁 弧面 铰接 球墨 | ||
1.一种新型复合阻尼减隔震支座,包含由上至下依次设有的上支座板组件(1)、支座转动阻尼圈(2)、球冠体(3)及下支座板(4),所述支座转动阻尼圈(2)设置在所述上支座板组件(1)与下支座板(4)之间,所述球冠体(3)设置在所述下支座板(4)的盆腔(5)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冠体(3)包含通过奥贝球墨铸造工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上凸球面体(3.1)及下凸球面体(3.2),由所述上凸球面体(3.1)与下凸球面体(3.2)构成的球冠体(3)外形呈蘑菇帽状,所述下支座板(4)的盆腔(5)呈凹球面状,所述球冠体(3)的上凸球面体(3.1)与设置在所述上支座板组件(1)底部的凹球面槽(6)呈球状铰接,所述球冠体(3)的下凸球面体(3.2)与所述下支座板(4)的盆腔(5)凹球面呈弧面相切接触,所述上凸球面体(3.1)半径小于所述下凸球面体(3.2)半径,所述下凸球面体(3.2)半径小于所述盆腔(5)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阻尼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组件(1)为固定式上支座板组件结构,所述固定式上支座板组件结构包含有由奥贝球墨铸铁制成的第一活塞板(1.1),所述第一活塞板(1.1)位于所述下支座板(4)上部,所述凹球面槽(6)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板(1.1)底部,所述支座转动阻尼圈(2)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板(1.1)与下支座板(4)之间,所述球冠体(3)的上、下凸起面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板(1.1)及下支座板(4)相接触,在所述第一活塞板(1.1)的四个角处均还开设有一个第一上栓孔(1.1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复合阻尼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座板组件(1)为单向活动式上支座板组件结构,所述单向活动式上支座板组件结构包含有由Q345钢制成的第一上盖板(1.2)和由奥贝球墨铸铁制成的第二活塞板(1.3),所述第一上盖板(1.2)位于所述第二活塞板(1.3)顶部,所述第二活塞板(1.3)位于所述球冠体(3)顶部,所述凹球面槽(6)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板(1.3)底部,所述支座转动阻尼圈(2)设置在第一上盖板(1.2)与下支座板(4)之间,所述球冠体(3)分别与所述第二活塞板(1.3)及下支座板(4)相接触,在所述第一上盖板(1.2)的四个角处均还开设有一个第二上栓孔(1.2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复合阻尼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盖板(1.2)与第二活塞板(1.3)之间还设有由奥贝球墨铸铁制成的导轨(1.4),所述导轨(1.4)下部嵌设在所述第二活塞板(1.3)顶部设有的下导槽(1.3a)中,所述导轨(1.4)上部嵌设在所述第一上盖板(1.2)顶部中央设有的上导槽(1.2b)中;
在所述下导槽(1.3a)内且位于导轨(1.4)底部还填充有P4U智能材料(1.5);
在所述导轨(1.4)的两侧均还设置有一个由网状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的耐磨条(1.6),每个所述耐磨条(1.6)均嵌设在下导槽(1.3a)内;
在所述导轨(1.4)的两端均还设置有一个伸缩装置(1.7),每个所述伸缩装置(1.7)一端与所述导轨(1.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上盖板(1.2)固定连接;
所述上导槽(1.2b)为两端是开口的凹槽结构;
所述下导槽(1.3a)为四周是闭合的凹槽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复合阻尼减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上盖板(1.2)上导槽(1.2b)的两侧均设有一个耐磨板安装槽(1.2c),在每个所述耐磨板安装槽(1.2c)内均嵌设有一个由网状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的耐磨板(1.8);
在所述第二活塞板(1.3)顶部还设有一块不锈钢板(1.9),所述耐磨板(1.8)及伸缩装置(1.7)均位于不锈钢板(1.9)顶部;
在所述不锈钢板(1.9)中部设有一个翻边孔(1.9a),所述翻边孔(1.9a)的外壁与下导槽(1.3a)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翻边孔(1.9a)的内壁与所述耐磨条(1.6)的外壁相贴合,所述耐磨条(1.6)的内壁与所述导轨(1.4)的外侧壁相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桥致通(武汉)技术有限公司;河北桥致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桥致通(武汉)技术有限公司;河北桥致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700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心墩与承台拼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公路桥梁的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