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测试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43582.X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5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月;李席;李晨阳;何博涛;蔡冬;李引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29/00 | 分类号: | H04R2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辉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测试 系统 方法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音频测试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中,一种音频测试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消音箱,控制终端与消音箱通讯连接;消音箱内设有若干仿真人工耳和若干仿真人工嘴;控制终端与位于消音箱内的被测设备通讯连接,用于向被测设备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测试设备在消音箱中的位置,选择用于音频测试的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向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发出第二控制指令;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音频测试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使得可以提高音频测试设备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测试效率,并且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音频测试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今时代是一个智能终端爆炸的时代,日新月异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形态纷繁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功能测试越来越复杂。其中,智能终端音频相关测试是功能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音频自动化测试设备进行智能终端的整机音频功能和性能测试,主要对其音频器件的功能和性能的可靠性、一致性进行检验,保证每一部交到客户手中的产品都能达到研发设计要求。
然而,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对每个智能终端进行测试的音频测试设备的重复利用率较低,测试效率较低,并且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频测试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使得可以提高音频测试设备的重复利用率,提高测试效率,并且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音频测试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消音箱,控制终端与消音箱通讯连接;消音箱内设有若干仿真人工耳和若干仿真人工嘴;控制终端与位于消音箱内的被测设备通讯连接,用于向被测设备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测试设备在消音箱中的位置,选择用于音频测试的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向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发出第二控制指令。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音频测试方法,应用于上述的音频测试系统;音频测试方法包括:控制终端向被测设备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测试设备在消音箱中的位置,选择用于音频测试的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向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发出第二控制指令。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音频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系统,包括:控制终端和消音箱,控制终端与消音箱通讯连接;消音箱内还设有若干仿真人工耳和若干仿真人工嘴。其中,控制终端与位于消音箱内的被测设备通讯连接,用于向被测设备发出第一控制指令;并根据测试设备在消音箱中的位置,选择用于音频测试的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向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发出第二控制指令,以进行音频测试。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消音箱内设有若干仿真人工耳和若干仿真人工嘴,因此适用于对不同类型的被测设备进行音频测试,可以提高音频测试设备的重复利用率;在对不同类型的被测设备进行音频测试时,控制终端可根据测试设备在消音箱中的位置,直接选择用于音频测试的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无需人工再去打开消音箱去调整仿真人工耳或仿真人工嘴的位置,因此可以提高测试效率;若第一次对某一型号的被测设备进行音频测试,第三次再对该型号的被测设备进行音频测试,由于本申请中可选择的目标仿真人工耳或目标仿真人工嘴的位置固定不变,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调整仿真人工耳或仿真人工嘴的位置来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音频测试系统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35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