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置方法及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643001.2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5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春霞;张耀坤;王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置 方法 控制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配置方法和控制器,该配置方法应用于使用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进行检测的网络中,可包括:控制器接收入端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入端网络设备为所述业务流流入所述网络的网络设备,所述请求报文包含所述业务流的目的IP地址;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业务流为X2业务流,向所述入端网络设备和出端网络设备发送TWAMP检测的配置信息,所述出端网络设备为所述业务流流出所述网络的网络设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对X2业务TWAMP检测进行准确的配置和规划,提升TWAMP检测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方法及控制器。
背景技术
无线接入网网络协议化(Internet Protocol Radio Access Network,简称IPRAN)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5G)方案采用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o-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简称TWAMP)等性能监测技术测量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4G)/5G业务的延迟、抖动以及丢包率等性能指标,需要覆盖S1业务和X2业务两种无线业务的性能指标。
其中,X2业务相关的数据业务流可简称为X2业务流,通常指基站到另一个基站的业务流,理论上基站间物理距离比较近,都可能存在X2业务流。可参见图1基站(eNB)与另一个基站之间的业务流的流向以虚线箭头指示,在IP RAN网络中的业务流的入端网络设备可以是CSG,出端网络设备可以是另一个CSG。但是,由于在初始业务部署时无法明确的知道哪两个CSG下挂的基站之间有X2业务,即无法确定哪两台CSG之间有X2业务流,因此无法知道要在哪两台CSG之间需要配置针对X2业务的TWAMP检测。如果在所有CSG之间两两部署TWAMP检测,由于一个基站的相邻基站数量有限,不可能与所有的基站都会有X2业务,因此一个CSG仅会和少量的CSG有X2业务,与多数CSG没有X2业务。因此在所有CSG之间都两两部署TWAMP检测,将造成大量的冗余无效配置。且CSG的TWAMP容量有限,冗余配置对设备容量也将构成挑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TWAMP检测的配置方法及控制器,以解决对X2业务TWAMP检测无法准确配置的问题,提升TWAMP检测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置方法,应用于使用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进行检测的网络中,可包括:
控制器接收入端网络设备发送的请求报文,所述入端网络设备为所述业务流流入所述网络的网络设备,所述请求报文包含所述业务流的目的IP地址;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业务流为X2业务流,向所述入端网络设备和出端网络设备发送TWAMP检测的配置信息,所述出端网络设备为所述业务流流出所述网络的网络设备。
通过识别业务流的入端网络设备和出端网络设备的信息,并根据业务流的目的IP地址确定该业务流是否为正确的X2业务流,从而可以根据入端网络设备和出端网络设备绑VRF的接口地址等信息自动发送TWAMP检测的配置信息,提升了系统检测效率,可实现批量业务TWAMP检测部署。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确定所述业务流为X2业务流,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目的IP地址,查找所述目的IP地址对应的出端设备和私网接口;
所述控制器确定查找到的所述出端设备和私网接口为通过掩码匹配的出端设备和私网接口,则确定所述业务流为X2业务流。
通过掩码匹配的方式识别X2业务流,方便快捷,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43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