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炉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39855.3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526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章诗军;罗勇;刘一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56 | 分类号: | C21D9/56;C21D1/26;C21D1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胡枫 |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带 加热机构 加热区 预热区 烟气 入口密封段 出口密封 干燥机构 加热喷嘴 热风机 退火炉 成品力学性能 对流和辐射 封闭机构 加热处理 节能效果 水冷机构 退火工艺 预热处理 传统的 热源 空冷 喷出 封装 余热 消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炉,包括加热机构、空冷机构、水冷机构和干燥机构,其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入口密封段、预热区、加热区和出口密封段,所述入口密封段和出口密封段将预热区、加热区封装为一封闭机构,所述加热区设有加热喷嘴,所述加热喷嘴喷出火焰对不锈钢带进行加热处理,并产生烟气;所述预热区通过烟气的对流和辐射对不锈钢带进行预热处理;所述干燥机构包括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热源为所述加热机构产生的烟气和余热。采用本发明,结构简单,简化传统的退火工艺,制得的不锈钢带成品力学性能好。而且,消耗热能较小,节能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炉。
背景技术
不锈钢带是超薄不锈钢板的延伸物,主要是满足不同工业部门工业化生产各类金属或机械产品的需要而生产的一种窄而长的钢板,其广泛应用于高技术产业、IT产业、以及航空、航天产业,附加值高,但轧制工艺难以掌握,因为在初次轧制后不锈钢带内部会产生内应力,这样就影响了精轧出来的效果,对成品的成形也有较大影响,不同的成品对硬度的要求不同,这样又加大了轧制工艺难度,生产效率低,成材率不高。
为了去除轧制后产生的应力,多数采用退火工艺,然而,现有的退火工艺的退火温度和维持时间较长,这导致生产效率急剧降低。而且,退火过程中容易发生断带、材质不良、硬度分布不均匀、表面品质差、表面划伤等问题。此外,现有的退火工艺的退火温度高,消耗的热能较大,不利于节能环保。
公开号为CN 106244783 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带钢连续生产方法》,包括冷轧、退火、除锈、平整等步骤,其中,冷轧后的带钢进行连续退火处理,共四个阶段:预热阶段:带钢从自然温度升至380℃,预热时间20s;升温阶段:带钢从380℃升温至1130℃,升温时间40s;保温阶段:带钢温度维持在1130℃,保温时间8s;降温阶段:带钢进入空气冷却段,冷却时间7s,温度降至400℃,随后进入水雾冷却段,冷却时间10s,温度降至200℃,最后进入水冷冷却段,冷却时间3.5s,温度降至80℃以下。
上述退火工艺需要控制精准,生产难度较高,通过上述退火工艺可以去除不锈钢带的残余应力,但是,预热到380℃只需要20s,带钢从380℃升温至1130℃,升温时间也只需40s,预热和升温都是需要单独的热源,而且,降温阶段也是快速冷却,降温容易不均匀,这样导致不锈钢带的力学性能还不够理想,其延伸率仅为46-55%,此外,表面光洁度为Ra0.6-0.8,外观也不够光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炉,可以简化传统的退火工艺,制得的不锈钢带成品力学性能好,平整度好,硬度均匀,粗糙度小,外观明亮高档。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炉,消耗热能较小,节能效果显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不锈钢带的退火炉,包括加热机构、空冷机构、水冷机构和干燥机构,其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入口密封段、预热区、加热区和出口密封段,所述入口密封段和出口密封段将预热区、加热区封装为一封闭机构,所述加热区设有加热喷嘴,所述加热喷嘴喷出火焰对不锈钢带进行加热处理,并产生烟气,以使不锈钢带从T1加热到1160℃,且不锈钢带在1080℃以上的温度至少有15秒;所述预热区通过烟气的对流和辐射对不锈钢带进行预热处理,以使不锈钢带从30℃加热到T1,T1=250-300℃;
所述空冷机构依次对不锈钢带通过空气进行冷却处理;
所述水冷机构包括喷淋箱,所述喷淋箱通入冷却水和压缩空气;
所述干燥机构包括热风机,所述热风机的热源为所述加热机构产生的烟气和余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9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氧铜丝生产用退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激光冲击消除焊接残余拉应力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