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冷却系统、电动车及电动车冷却系统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639667.0 | 申请日: | 201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8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哲;郑广州;原诚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1/02 | 分类号: | B60K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高爽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车冷却系统 旁通管路 冷却管路 电动车 充电机 发热元件 冷却液循环 阀门开启 阀门设置 冷却效果 两端设置 冷却液 旁通管 阀门 连通 冷却 流通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电动车及电动车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该电动车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依次通过所述电动车的多个发热元件,其中所述多个发热元件包括充电机;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充电机两侧,连通于所述冷却管路;旁通管路阀门,所述旁通管路阀门设置在所述旁通管路上,所述旁通管路阀门开启,所述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经由所述旁通管路流通,不流经用于冷却所述充电机的冷却管路。该电动车冷却系统能够降低电动车冷却液循环阻力提高冷却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电动车及电动车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现在各国开始积极研发电动车。在充电或电力驱动过程中,电动车中的动力系统和供电系统的零部件散热问题也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前电动车冷却系统多使用独立电子水泵,通过电力驱动,推动冷却液在循环系统内的流动,保证车辆各部件获得良好的散热量;电子水泵单进单出,使冷却液体一直在各个需冷却的元件内循环,但是由于电动车部件较多,冷却液循环阻力较大,影响电动车冷却效果。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降低电动车冷却液循环阻力提高冷却效果的电动车冷却系统、电动车及电动车冷却系统控制方法。
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电动车及电动车冷却系统控制方法,该电动车冷却系统能够降低电动车冷却液循环阻力提高冷却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该电动车冷却系统包括:
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依次通过所述电动车的多个发热元件,其中所述多个发热元件包括充电机;
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的两端设置在所述充电机两侧,连通于所述冷却管路;
旁通管路阀门,所述旁通管路阀门设置在所述旁通管路上,所述旁通管路阀门开启,所述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经由所述旁通管路流通,不流经用于冷却所述充电机的冷却管路。
优选地,还包括旁通管路阀门控制单元,与所述旁通管路阀门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旁通管路阀门的开启与关闭。
优选地,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上。
优选地,还包括水泵控制单元,与所述水泵通信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水泵的开启与关闭。
优选地,所述多个发热元件还包括直流变换器、电机控制器和电机。
优选地,还包括冷却管套,所述冷却管套的一端设置有入水口,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通过所述入水口及所述出水口流经所述冷却管套,所述冷却管套用于冷却所述直流变换器、所述电机控制器、所述电机及所述充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电动车冷却系统及整车控制器,电动车冷却系统的旁通管路阀门控制单元和水泵控制单元与所述整车控制器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动车还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通信连接于所述整车控制器,用于感测电动车发热元件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控制方法,电动车包括上述的电动车冷却系统及整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电动车冷却控制方法包括:
整车控制器获知充电机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充电机处于工作状态,整车控制器通过旁通管路阀门控制单元关闭旁通管路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96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