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9243.4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81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胡现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3;G06V40/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伦律师事务所 11477 | 代理人: | 谢丽莎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清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模组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是关于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液晶层、第一棱镜模组、导光板以及第二棱镜模组,其中第一棱镜模组与第二棱镜模组分别包括N片棱镜膜,N≥1;第一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入光面朝向导光板,第一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出光面朝向液晶层,第二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入光面朝向导光板,第二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出光面朝向显示模组的底面,其中光线在入光面上的入射角大于光线在出光面上的出射角。该技术方案可以使红外光在透过显示模组后该红外光与显示模组法线之间的夹角不会发生改变,使纹识别模块能够通过识别手指所反射的红外光进行指纹识别,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全面屏逐渐成为移动终端设计的趋势,其中在设计移动终端时,如何设置指纹识别模块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家厂商。通常情况下,指纹识别模块可以被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正面、背面或者侧面,上述三种方式均需要在移动终端外壳表面为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与其对应的指纹采集窗,其中,在移动终端外壳正面设置指纹采集窗,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屏占比降低;在移动终端外壳侧面设置指纹采集窗,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厚度增大;在移动终端外壳背面设置指纹采集窗,会使用户在使用手机时无法通过肉眼直接确定指纹采集窗的位置,因此上述三种方案均会损害用户体验。
相关技术中,可以通过在移动终端中设置屏下指纹识别模块,以避免在移动终端外壳表面设置指纹采集窗。其中屏下指纹识别模块可以被设置在屏幕下方,通过发出近红外光来识别屏幕上方手指的指纹纹路,无需手指与指纹模块接触即可达到识别指纹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液晶层、第一棱镜模组、导光板以及第二棱镜模组,其中第一棱镜模组与第二棱镜模组分别包括N片棱镜膜,N≥1;
第一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入光面朝向导光板,第一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出光面朝向液晶层,第二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入光面朝向导光板,第二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出光面朝向显示模组的底面,其中光线在入光面上的入射角大于光线在出光面上的出射角。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显示模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液晶层、第一棱镜模组、导光板以及第二棱镜模组,其中第一棱镜模组与第二棱镜模组分别包括N片棱镜膜,N≥1,第一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入光面朝向导光板,第一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出光面朝向液晶层,第二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入光面朝向导光板,第二棱镜模组中棱镜膜的出光面朝向显示模组的底面,其中光线在入光面上的入射角大于光线在出光面上的出射角。在该显示模组中,若显示模组上方的指纹反射红外光,反射的红外光在经过第一棱镜模组时光路会被第一棱镜模组改变,该红外光与显示模组法线之间的夹角会从第一角度值增大至第二角度值,经过第一棱镜模组后的红外光在经过导光板后经过第二棱镜模组并被第二棱镜模组改变,经过第二棱镜模组的红外光与显示模组法线之间的夹角会从第二角度值缩小至第一角度值,即使从显示模组底部射出的红外光与显示模组法线之间的夹角仍旧为第一角度值(即红外光射入显示模组时与显示模组法线之间的夹角的角度值),使红外光在透过显示模组后该红外光与显示模组法线之间的夹角不会发生改变,确保设置在显示模组下方的指纹识别模块根据手指所反射的红外光所获取的图像不会被分为多个子图像,使纹识别模块能够通过识别手指所反射的红外光进行指纹识别,从而改善了用户体验。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导光板与第二棱镜模组之间的红外线透过反射片,红外线透过反射片的非反射面朝向第二棱镜模组,红外线透过反射片的反射面朝向导光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棱镜模组与导光板之间的可见光扩散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组还包括设置在第二棱镜模组下的指纹识别模块,指纹识别模块包括红外光发射器与红外光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9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机械抛光液
- 下一篇:风电叶片、风机及风电叶片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