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L型与L型水稻专用控释肥及其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636913.7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32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衣文平;肖强;李丽霞;毕长海;屈浩宇;赵玲;刘亚平;周杰;田红杰;冯婷婷;宋桂霞;张建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8 | 分类号: | C05G3/08;C05G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9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专用控释肥 水稻栽培 水稻种植 施肥量 氮量 应用 包膜控释肥 水稻专用肥 环境问题 水稻秧苗 养分需求 追肥 次基 氮素 大田 农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型与L型水稻专用控释肥及其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两种L型包膜控释肥配合使用一方面可实现水稻秧苗在大田生长期内一次基施,能满足水稻前期养分需求,后期不脱肥,不需追肥,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力投入;另一方面,氮素施肥量较常规施肥量至少减少20%,显著降低了水稻的施氮量,解决了目前水稻种植中普遍存在的施氮量过高带来的环境问题。因而,该水稻专用肥在水稻种植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领域,涉及一种L型与L型水稻专用控释肥及其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氮肥利用率低,施用量越来越高导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改变传统施肥方式,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成为当务之急。控释肥料的出现为解决这一任务及时提供了可能,因为控释肥料是传统化学肥料的功能延伸与改进,具有养分释放与作物需求同步,挥发、淋溶、固定少,减轻环境污染等优点,能够显著的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稻谷总产量最高的国家,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5亿亩左右,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而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的50%,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水稻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影响。水稻田中肥料利用率更低,一方面水田中肥料的氨气挥发和反硝化产生的N0、NO:等还原性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如温室效应,另一方一面水田中养分的淋失严重,排水晒田时排水中养分的流失及所造成的严重的面源污染,并且污染地下水,使水质下降,针对这些情况人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平衡施肥、优化配方一施肥,以及管理施用技术措施的改善如氮肥深施等,但由于水稻田的特殊施用条件,长期的氧化还原环境,致使目前水稻田中提高肥料利用率尤其是氮肥的利用率没有多大进展。控释肥这一高新技术为解决化肥利用率和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本世纪以来,控释肥的研究正是化肥工艺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将肥料制作成自动释放并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同步的一种肥料类型,来提高肥料利用率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水稻等大田作物上由于普通氮肥肥效期短,难以做到一次性免追肥,施肥多为底施+追施2-3次,才能满足作物养分需求,造成人工成本增加,肥料损失严重。因此,随着劳力短缺、人工成本增加,又要保证粮食安全,开展省工、增效的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与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型与L型水稻专用控释肥及其在水稻栽培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水稻专用肥套装,包括L型包膜控释尿素a和L型包膜控释肥;
其中,所述L型包膜控释尿素a由尿素颗粒和包裹在所述尿素颗粒表面的包膜层a组成;其中,所述包膜层a由聚乙烯、聚丙烯和滑石粉组成;
所述L型包膜控释肥由氮肥、磷肥和钾肥组成;其中,所述氮肥由L型包膜控释尿素b和速效氮肥组成;
所述L型包膜控释尿素b由尿素颗粒和包裹在所述尿素颗粒表面的包膜层b组成。
上述水稻专用肥套装中,所述L型包膜控释尿素a中,所述尿素颗粒的质量份具体为90-93份;所述聚乙烯的质量份具体为4.5-5份;所述聚丙烯的质量份具体为3-4份;所述滑石粉的质量份具体为0.3-0.5份;
具体的,所述包膜层a可由聚乙烯4.5份、聚丙烯3.5份和滑石粉0.4份组成;
所述L型包膜控释肥中,所述氮肥的质量份为15-25份;所述氮肥的质量以所述氮肥中的氮元素计;
所述磷肥的质量份为10-20份;所述磷肥的质量以五氧化二磷计;
所述钾肥的质量份为10-15份;具体为12份;所述钾肥的质量以氧化钾计;
所述尿素颗粒的质量份具体为91-94份;具体为92份;所述聚乙烯的质量份具体为4.0-4.5份;所述聚丙烯的质量份具体为3-4份;所述滑石粉的质量份具体为0.5-0.6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未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6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