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功能聚酯产品的制备方法、制备系统及功能聚酯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811636230.1 | 申请日: | 201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621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邱志成;李鑫;李志勇;王雪;金剑;王颖;刘玉来;刘建立;马肖;张凯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78 | 分类号: | C08G63/78;C08G63/183;D01F6/92;D01F1/10;D01F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另婧 |
地址: | 10002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聚酯 产品 制备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聚酯产品的制备方法、制备系统及功能聚酯产品。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将酯化物熔体与功能性改性剂熔融缩聚,得到功能性熔体;(2)将功能性熔体与缩聚物熔体混合,得到功能聚酯熔体;(3)将功能聚酯熔体用于制备功能聚酯产品。本发明功能聚酯产品的制备方法和制备系统,使得功能粉体高度均匀分散在聚酯基体中,从而使获得的功能聚酯产品结构高度均一,提高了功能聚酯产品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合成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功能聚酯产品的制备方法、制备系统及功能聚酯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功能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主要是母粒法。母粒法是先将功能粉体与载体树脂熔融混合得到高功能粉体含量的功能母粒,然后再将功能母粒熔体与纺丝用聚酯熔体均匀混合经纺丝过程得到功能聚酯纤维。由于母粒法制备功能聚酯纤维的过程中,功能粉体在高粘聚酯熔体中的分散主要是依靠混合设备所提供的机械剪切力,从而难以实现功能粉体在聚酯熔体中的高均匀分散,使制备得到的功能聚酯熔体的纺丝性能较差,难以纺制细旦或超细旦功能聚酯纤维。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功能聚酯产品的制备方法、制备系统及功能聚酯产品,以解决产品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聚酯产品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酯化物熔体与功能性改性剂熔融缩聚,得到功能性熔体;
(2)将功能性熔体与缩聚物熔体混合,得到功能聚酯熔体;
(3)将功能聚酯熔体用于制备功能聚酯产品。
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熔融缩聚前,控制酯化物熔体温度与功能性改性剂温度相同。
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酯化物制备过程中的醇酸摩尔比为1.3~2.0,酯化物制备过程中的酸为对苯二甲酸,醇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甲基丙二醇、新戊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优选的,酯化物制备过程中的醇酸摩尔比为1.5~1.7。
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功能性改性剂包括功能粉体和分散剂,功能性改性剂中功能粉体的含量为10~60wt%,功能粉体为具有着色、抗菌、防辐射、抗菌、导电、导热、远红外、阻燃、负离子、荧光或磁性功能的粉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分散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甲基丙二醇、新戊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优选的,功能性改性剂中功能粉体的含量为30~50wt%,更优选的,功能性改性剂中功能粉体的含量为40~45wt%。
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功能性熔体中的功能粉体的含量为3~50wt%,特性粘度为0.3~0.9dL/g,压滤值DFMS小于或等于30kPa.cm2/g。优选的,功能性熔体中的功能粉体的含量为10~40wt%,更优选的,功能性熔体中的功能粉体的含量为25~30wt%;优选的,特性粘度为0.5~0.7dL/g;优选的,压滤值DFMS小于或等于20kPa.cm2/g,更优选的,压滤值DFMS小于或等于8kPa.cm2/g。
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的缩聚物制备过程包括酯化阶段、预缩聚阶段和终缩聚阶段,酯化阶段的醇酸摩尔比为1.05~1.4,酯化阶段中的酸为对苯二甲酸,醇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优选的,酯化阶段的醇酸摩尔比为1.2~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纺院(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636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